地铁阅读也可以有更巧妙的玩法
从实践来看,地铁阅读完全可以将规则设计得更有序、更常态,比如跟入驻地铁站的报刊店面合作,让有兴趣的乘客免费取阅等等。而从很多地方的探索来看,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完全可以变成优质的公共文化空间。比如武汉地铁已设立了69个自助图书馆,还打造“地铁读书角”,给阅读一席之地;成都日前启动了地铁“流动书包”项目,向市民提供书籍免费借阅;北京也尝试过地铁图书漂流活动,在部分站点设有专门书架……
当然,尽管国内的“地铁丢书”只是一种模仿,但也有其价值和意义。一方面唤起公众的读书意识、倡导全民阅读;另一方面启示我们要兴建图书馆、社区阅览室等阅读场所并提高使用率,充分调动和满足人们的读书欲望;为民众提供更多休闲时间和渠道,舒缓身心压力,拓宽图书交流渠道,提升阅读工作的组织效率等。
此外,活动还提醒我们,推广全民阅读,不能仅靠政府推动,更多相关活动也可以玩起来。当前,很多阅读推广项目充满“套路”,它们推广手段较为陈旧、效率不高,效果自然也打了折扣。从“地铁丢书”看来,阅读也可以更多地参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营销活动,依靠年轻人的力量推广,让阅读更好玩——相信只要在推广手法上多多创新,会有更多人成为阅读的“死忠粉”。
好方法:各国或城市都用什么招提倡阅读
其他国家或是城市用什么方式来提倡阅读的呢?这些阅读推广活动是怎样聚拢爱书人读书人,甚至是不常阅读的人的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读书节是怎么过的吧。
英国/爱尔兰:派发购书券推动青少年读书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英国的孩子可以获得世界读书日的一英镑购书券(在爱尔兰可以获得相当于1.5欧元的购书券),购书券可以购买世界读书日专门出版的八种等值书籍,或是冲抵参加活动的超过2.99英镑的书籍和有声读物,用来鼓励孩子们去探索书本和阅读的乐趣,为他们提供拥有自己书本的机会。
世界多地:志愿者赠书给不常阅读的人
相比世界读书日的17年历史,世界读书夜是个新生节日。世界读书夜从2010年开始举办,最初只在英国地区,如今已推广到爱尔兰、美国和德国。今年的世界读书夜送出的25种书由读者投票、专家挑选,条件是要“好看到你愿意推荐给别人看”,然后专门加印,每种以24本装成一箱,再由志愿者拿出送给不常阅读的人,甚至包括监狱在内的机构。世界读书夜通过授权热心读者成为推广阅读的使者,让大家了解谁热爱读书,以及鼓励不热情的人参与进来。
美国:名人效应鼓励阅读
在美国,出版商协会发起了一项名为“抓住阅读(Get Caught Reading)”的全国性竞赛。由于美国市民对名人的生活非常关注,活动会邀请一些名人进行拍照,特别是阅读书籍的照片,然后把这些照片把海报放到美国的每一个角落去,市民看到那些歌星、球星、政治家在读书,会感觉到名人的这些正能量来自于阅读,并且读书会让人出名,从而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墨西哥:国际图书博览会促交流
与“世界读书日”关系最密切的,是创立于20年前的瓜达拉哈拉国际图书博览会,是在以西班牙为母语的国家中最大的图书市场。每年集中于此的大量出版商、文学经纪人、阅读公关、翻译家、图书馆管理员等,都会进行商业或专业性的交流,超过35万人(包括10万儿童)会在书展的9天里来到瓜达拉哈拉市参观这个全拉美最大的文化节庆。(内容综合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羊城晚报 、广州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