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各中小学打造高大上特色课程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学校教不了(4)

2016-12-13 16:1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传统文化课程走进北京九中初中课堂

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北京九中初中部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于2016年9月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初一、初二学生课堂,学生通过亲手制作风筝、剪纸、面塑、草编,逐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343999132066398388

支瑞立先生为学生介绍风筝历史

517672468460680336

学生制作“孙悟空”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授课教师支瑞立先生自幼酷爱老北京风筝艺术,1979年拜在老艺术家刘汉祥门下,开始潜心学习北京传统风筝的制作技艺,坚持不懈,几十年如一日。支老师继承并发扬了老北京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创新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精品风筝,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了多个奖项——2015年全国风筝精英赛第一名、2016年全国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大赛二等奖。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