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创业者“休业返学”记(2)

2016-12-28 09:07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休学创业者“休业返学”记

全军覆没

没有熬过自己人生这23年来最冷的冬天,梁优在今年2月选择了离开。回校做毕业论文时,他的题目选的是《浅析国内股权众筹中的合同关系》

梁优没有想到,自己的创业项目竟然会被雾霾“毒”死。

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休学的梁优,去年8月起,和两个好兄弟开始了亲子户外游的创业项目,集中在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秋天本是京津地区最好的季节,也是出游旺季,生意兴隆。“十一”黄金周期间,他们更是实现了五六十万元的流水。两个月下来,团队就赚了十万多元。

“那个时候还挺有信心的。”作为CEO,梁优对自己创业团队的这份成绩单还算满意,“毕竟当时很多创业项目的数据,没我们的好看。”他觉得照这样下去,10月拿到第一笔融资,指日可待。

万万没想到,进入11月,“几乎每个周末都是大雾霾”,还怎么会有家长带孩子参加户外游呢?熬到12月,气温又急转直下,人们都躲在家猫冬,公司几乎完全没了营收。

雪上加霜的是,团队也出了问题,有人从公司账上借钱不还,导致公司周转不灵。因为股权结构不合理,没人愿意填这个坑。更严重的是,伤了兄弟间的感情。终于,没有熬过自己人生23年来最冷的冬天,梁优在今年2月选择了离开。回校做毕业论文时,他的题目选的是《浅析国内股权众筹中的合同关系》。

今年5月,祖力亚尔也离开了自己曾任CEO的创业公司。他走后不到3个月,公司开发的那款针对在校大学生搞活动时进行“通知管理”的APP也停掉了,其他3个联合创始人解散。大家各自回到原来的轨迹:回校念书、出国留学、去大公司就业。

去年决定从北大医学院休学创业做这个APP时,祖力亚尔说他也是论证过的,认定那时是同类APP的市场窗口期,感觉“可能只有那个时间做,成功的机会更大。”一年过后,他反思说:“当时确实是窗口期,但是怎么说呢……进入得晚了。”

董旭斌至今仍认为自己那个互联网+美容美发的项目是具有足够创新性的,甚至是可以颠覆京城现有整个美容美发行业的。但对资本市场的误判,导致他的梦想落空。

年少失怙的董旭斌,从中学开始就靠课余在宁夏固原的家乡开美发店养活了自己、妈妈、姐姐和弟弟。姐姐甚至靠他开的美发店成家立业买了房,自己和弟弟则靠它上了大学。

董旭斌认为,自己是美容美发行业里最懂互联网的、互联网行业里最懂美容美发的。他不光要做线上,更要开实体店。他甚至已经在黄金地段的门面预付了10万元的订金。“那家店一年的房租,再加上我半年运营的人力成本,核算下来得390多万,我需要融资400万。”可他最终一分钱也没能融到。

去年8月接受采访时,董旭斌说,已经有人追着要给他投资300万,他没要,觉得还没准备好,但这极有力地助长了他的信心。一个月后,他觉得万事俱备,再去找投资人,人家却说:“我们现在对O2O什么的,持非常怀疑的态度。”董旭斌又疯狂地找了多家投资机构,再没人愿意为他出资。

所谓的“资本寒冬”,冻得董旭斌发懵,只能靠此前摸爬滚打挣到的积蓄苦熬。熬到年底,他终于决定把公司关掉。而在公司关门之前,他心目中的互联网+美容美发连锁企业,一家店都未曾开起来。

李申用“及时止损”,来形容自己停掉创业项目的决定。

他从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专业休学后,所做的创业项目,是帮文化传媒领域的企业精准招聘,并帮在校大学生提前做相应领域的求职培训。然而,基本只在暑假,同学们才有空来参加培训,可一年能有几个暑假呢?“效率太低了!”李申不给自己留情面地评价道。

线上培训的成本低。他们也曾建过微信群、开过微信公众号,也着实吸引了不少同学加入和关注。“可这个群后续怎么运营?有没有存续性?怎么让大家加进这个群之后,就能迅速提升求职技能?这些,我在当时都没能想出解决方案来。”李申说。

更关键的是,为大学生做求职培训,需要自身对职场的各方面都相当了解,可李申他们连大学都没念完,自己对职场的认知又有几分呢?今年春天,李申说他“为了防止自己更深一步陷入那个漩涡”,关闭了所有相关业务,重回学校去写毕业论文。

像李申一样,王赫也是今年春天重返校园做的毕业论文。因为休学创业,今年7月,当他终于拿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时,当年的同班同学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王赫的创业项目是在网上建立一个开放式的电影创作平台,让未来的观众从创作阶段就参与电影制作各环节的讨论,使之成为1个以电影创作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王赫说当时也联系到了近百个小的制作组,可却发现“玩不起来。大家的热情是有的,用户数也很高,但落不到实处。”

王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因为他们做的是网络平台,要兼顾各剧组从技术到产品甚至到演职人员的各环节,“非常累”,再加上团队成员的变动也令他受伤,王赫只能在今年年初关闭了这个平台。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