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2017中小学国学教育暨学校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召开

2017-05-17 15:56 腾讯

来源标题:2017中小学国学教育暨学校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召开

5月12日上午,2017全国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暨学校文化建设校长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北京育灵童教育研究院主办,会议得到了中国教育报刊社、北京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和北京府学胡同小学等战略合作单位的大力支持。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五百余位教育界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校长及骨干教师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学校文化建设两大议题,从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化强国战略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加强校际交流合作等多个层面,展开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

国家教育部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周满生,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建福教授,江苏省政府督学、百年中国语文人研究院院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震教授,育灵童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李家宝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了专题报告。

开幕式上,国家教育部原副总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先生首先为论坛致辞。郭振有先生以“培养真正的中国人”和“如何培养中国人”为主题,从国家、民族的高度阐述了培养一个有自己民族底色的中国人的重要性。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其核心内容是教导人们怎样做人,丢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会成为无根之人。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理事长周满生教授做了题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报告。周教授主要从挖掘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推进中小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传统文化和学校文化的关系,以及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良性发展的路径。他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入手,提出“强国须先强民,强民重在强心;文化强国必先文化强人,文化强人必先强化教育”的理念,认为必须把中小学文化建设置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

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以《传统文化与人格启蒙》为题做了专题讲座。她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使人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旺盛的求知欲望、创新的开拓意识和无畏的探索能力。于丹教授分别从健全的人格养成、培养生命的修复能力和成长中的家庭教育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明确了中小学人格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路径,强调了人格教育对于学生、家庭、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同时表达了对与会校长的殷切期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建福教授,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中小学经典教育》为题,为与会校长深入细致地解读了近年来党和国家为推动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而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及其背景。他认为要建设文化强国,完成民族复兴圆梦工程,就必须要培养中国人普遍的民族自觉与民族自信,进而总结了这一过程中必须理顺的七大逻辑环节:民族复兴、文化强国、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认知。

育灵童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李家宝先生代表大会组委会向与会的领导、专家和各位校长致以了诚挚的欢迎。李家宝总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国家文化战略的实施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教育这一重镇。全国广大中小学早已行动起来,而不断走向深入的学校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股热潮。但需要清醒认识到的是,中小学文化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育灵童教育集团作为一家专门致力于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服务于广大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教育公司,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在十几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和数以百计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育灵童立足于科研优势,对于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套切实可行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希望以本次高峰论坛为契机帮助与会的校长、老师,厘清思路、拓展视野、加强合作、打开局面,从而开启学校文化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阶段、新局面。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阚维教授回顾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与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十数年来的合作。他认为育灵童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国学教育品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坚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必将推动全国中小学校国学经典教育教研工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