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超265万 海归为啥越来越多(2)

2017-08-03 08:21 人民日报

来源标题:中国留学回国人员超265万 海归为啥越来越多

出国与回国人数比降至

1.26∶1

“中国的‘快’,有挑战性,更带来成就感”

一年前,李博开始考虑大女儿的教育问题。他和定居在加拿大的朋友们交流,得出结论:还是让女儿接受国内扎实的公立基础教育。

李博和妻子赵莎莎曾经在加拿大留学多年。放弃移民身份回国工作,对于这个决定,夫妻俩一点都不后悔。

“在加拿大那几年,最怕的就是和家人视频之后,合上电脑的一刻,那种最难熬的孤独。”2008年,赵莎莎硕士毕业,而李博来到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才一年。赵莎莎曾考虑过在加拿大找工作同时陪伴丈夫,但她太热爱祖国的文化,也认为在国内从事金融服务业,起点会更高,于是最终选择了回国。

2012年,李博毕业回国工作。家庭团聚本来是他回归的最大动力,但在回来以后,他却惊讶于中国的发展速度:技术进步快、新的商业模式推广和应用快、基础设施建设快……在这样“快”的生活节奏下做投资行业,让他觉得既有挑战性也有成就感。

随着国内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去年他们也有了第二个孩子。一儿一女,他们的生活其乐融融。

点评:人才加速回流形成态势,出国与回国人数比例已从2006年的3.15∶1下降到2016年的1.26∶1。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机会和国际化的薪酬待遇成为吸引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因素。我国已经占据全球产业链中端并正在向高端迈进,为留学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出国留学和归国发展人数之间的逆差将进一步缩小。

计划报考公务员的“海归”达

32%

“接触中国的最基层,是一种沉淀”

去农户家里了解收入情况、帮村民代笔材料、交水电费……是“海归”村官刘琦的工作常态。

2015年,从瑞典本科毕业后,刘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北京大兴区采育镇施家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从小就生长在农村,能把在国外学到的知识拿来建设家乡,特有成就感。”刘琦觉得很值。

为了适应这份工作,刘琦没少花心思。一开始,为了不给村里人留下“洋气、娇气”的印象,她每天骑自行车40分钟上下班。

就这样坚持了3个月,村民们渐渐和刘琦亲近起来,谁家有事头一个就愿意找她帮忙。前几天,村里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为了避免房产纠纷,托刘琦代笔了一份遗嘱,刘琦还作为见证人摁了手印。

作为一名“海归”村官,刘琦感到幸运,“前4年在国外上学,也走过国外很多城市,接触了很多国际化的东西。现在接触中国社会的最基层,是一种沉淀。”

现在的农村和她出国前已经很不一样。每天早上,都有清洁工把村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去农户家里做农业普查的时候,可以蹭到大爷大妈们家里的WiFi。”

点评:相关调查显示,有32%的受访“海归”计划报考公务员。大量的留学回国人员,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国家对留学人员也越来越重视,不少地区出台新政放宽了海外留学人员报考公务员的限制。“海归”报国,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点。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