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资助战胜病魔 他用优异成绩回报大家
正当一家人无助之际,有病友提醒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救助,随后杨俊逸的父母便找到了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接到申请后,基金会立刻受理核实情况,并以最快的时间把第一笔3万元救助金送到了杨俊逸父母手上,还指导杨俊逸完善医保手续。
去年4月,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又追加了3万元救助金,帮助杨俊逸进行肾移植手术。让人高兴的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经过几个月的休养,杨俊逸的病情基本痊愈。
而此时的杨俊逸又牵挂起了学业,在他看来,努力学习已经不仅是自己的事情了,更是报答父母、回报社会的途径。于是他开始拿起书本自己复习,一个月就背了近3500个英语单词。去年11月,杨俊逸也如愿重返校园读高三,然而休学了3年多,如何重拾学业也摆在他的面前。
“虽然之前在自学,但还是很担心成绩会倒退,我只有更加努力来弥补回来。”杨俊逸说,当时的学习状态就像是饿极了要吃饭,每天都学得很充实,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再次回到年级前列。
今年高考,杨俊逸取得了总分546分的好成绩,超出理科一本线50多分。7月24日,杨俊逸收到了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母亲梁天碧更是喜极而泣。
“想读计算机专业是因为看到当年的同学们读了这个专业收入都还不错,听说工作挺辛苦,但一想到可以补贴家用减轻爸妈的负担,也就没什么了。”杨俊逸说。
如今,杨俊逸虽然每个月都要回医院复查,还要坚持服药,但他对未来的学习生活都充满了希望和感恩,还成为了一名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志愿者。“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我会带着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回报大家,帮助他人。”
十八大以来全市支出救助金26亿元 将建临时救助信息平台
杨俊逸等高考学子的救助经历只是全市临时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重庆市共支出救助金26亿元,对146万户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其中,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采用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模式,专门对困难群众实施临时救助,5年来共筹集资金10658万元,支出救助金8006万元,对3412人实施救助。
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金会将进一步修改完善临时救助政策,规范救助范围,明确救助标准,凡遭受突发性、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无法覆盖的,均可申请临时救助。
下一步,还将依托全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比对系统,建立临时救助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困难对象情况,及时视情施救。同时,立足各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立临时救助综合受理窗口,通过“窗口化”服务,统一受理临时救助申请。依靠村(社区)临时救助信息员、驻片民警、村(社区)网格管理员熟知民情优势,建立主动发现和快速相应机制,确保早发现、早核查、早救助。(记者 荚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