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初二(8)班常思予:《灯》

2016-05-13 13:12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前,我还小时,还没到北京的时候。在老家住得是一套极老极老的房子。因为太老,也不舍得硬生生钻几个孔来挂灯,又因为家里老一辈喜欢每天晚上点烛火。所以那时我家里,除非有客人,灯一般都是不开的。

那时候我们家点的是油灯。

十分精致的一套灯具,一个小巧的圆柱,往下渐窄,头顶上雕着一个温润的莲花碗——用来放灯油;碗中立起一枝花蕊般的小杈——用来放灯草。

我小时是极喜欢这套灯具的。有花纹,还有听起来很专业的工具、步骤,挑灯芯,倒灯油,一步一步,唬人的很。

那时候经常把它抱出去玩。因为不大,又不尖利,家人也就放心。而我是极喜欢的,自然不会大意。多漂亮的一盏灯,莲花一样,比过生日那天买蛋糕送的那唱不停的花还好哩。小伙伴们也羡慕得很,一起玩时便让我拿它一起去。捕蛐蛐儿时,跳房子时,到自家长辈田里偷果子时。白天疯玩,回家是便点起它来。亮亮的火光,在地上映出一个莲花的影子。有灯亮着,回家的路也亮了起来,草丛里虫儿的叫声也温柔许多。

“阿予,你家的花灯是个好哩。”

“嗯,是个好哩。”

回到家,大概是要吃晚饭的时候。

“阿予回来了。”“嗯,回来了。”“明儿个早点回,天都黑了。”“没事,我带着灯呢。”大家想起灯,又放心起来。

吃饭时一般点两个灯。两朵莲花影子映在一桌饭上,空气中都像有荷香味。

农家的菜是极干净又新鲜的。从鸡园里刚捡来的鸡蛋,还有和小伙伴去菜园顺手抱来的小白菜。那时候的饭菜似乎都格外好吃。我如今却再没尝过那样的味道。

我想我至今对莲花极有好感,不是《爱莲说》里她“出淤泥而不染”,而是为着那盏莲花灯。

它陪了我多少年,外面花开花落,它一如往昔。

而如今,我来到北京。因为用不着,灯自然搁在家里。而北京的灯,明亮又多彩,只是被了个灯罩,没那朵花能唬人,搁一会竟还烫手。

而老家的房子,自家里的老人走后,大家都不大去。我有心想去转转,却总在门前止步。我在门外看它,房子不知怎的和我记忆中不大相同。我便慌乱起来,想起堂屋里那盏莲花灯。

家里的老人总是说:“东西是不会变的,只是人心难说啊。”

我一次躺在摇椅上,不期然想起这句话,竟不能自已流下几滴泪来。

果然,往事不可追。我只希望那灯火,能一直,一直照到我心上,映出一个莲花的影子。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