ǧ

东直门中学初二六班金子:傲骨寒梅

2019-05-20 11:33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江边的美景跃然纸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日西湖的秀美映入眼帘;“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秋天萧条的景象一涌而出;“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间。”冬日的雪树银花美不胜收。这些文字所描绘出的“春、夏、秋、冬”美丽景致,怎能不使人怦然心动,让我爱上古诗文呢?然而这些描写四季景物,美妙绝伦的诗句,最使我心悦诚服的可谓是《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咏梅词。原文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无人照看,其生死枯荣全凭自己。“断桥”已不能连接两岸,而这之中唯有破烂的木石,因此也只得“寂寞开无主”了吧。“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是多么难得的品质啊!“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使我的情思跟随着每一个汉字,回旋在诗人曾经历的置身处地凄凉景致之中。

正是《卜算子·咏梅》原文中的这些文字,吸引着我继续探究,去寻找作者陆游写作的背景知识。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这首词以梅喻人,上半部分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半部分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从梅花的命运与品格中,我可以看到词人仕途坎坷的身影。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三十而立之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四十而不惑之时,赐进士出身,开始做官,但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到了知天命的岁数,应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于南郑幕府任职,六十而耳顺之时,升为礼部郎中,但这官不久却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即便是这样陆游也没有放弃爱国之心,始终笔耕不辍,心系国家。而且我还能读出陆游有着梅花般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词中的梅花无疑是陆游自己的处境与人品的写照,从中既体现了梅花精神中的不愿苟合于俗流的清高孤傲,又有遭遇打击后的凄凉与无奈。

在我进一步诵读古文时,感受到不仅仅词人陆游喜爱梅花,自古以来许多文人雅士也都喜爱梅花呢。

南朝鲍照的《梅花落》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旷达贤士的赞扬。唐代杜甫的《江梅》既表达了江梅的婀娜美丽,也抒发作者自身的凄凉之情。鲁迅先生曾请人为他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操。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对梅花情有独钟,他一生恋梅,品梅,咏梅,与梅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并写下《卜算子 .咏梅》体现了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

可见,梅花在中国文人眼中是不同于其它花卉的,它的更是与众不同的。从一个人的品行到一个国家的兴衰。而当梅花落在我们的笔下时,无论是坚贞、美丽还是高洁都是那么的美好。

我爱迷人的傲骨寒梅。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于招蜂引蝶。既不与争奇斗艳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色,而是孤独的在冰天雪地里绽放。梅花有着这种不同于其他花的精神:顽强,坚贞,勇敢才使得在冰天雪地里给人带来非同凡响的花香。而我也要像梅花一样有着梅花般的精神“冰天雪地独傲放,娇艳芳香自欣陶。”在苦难面前不低头,散发独特的花香!

我爱传统文化古诗文,是它带给我鉴赏古诗文的能力;我爱古诗文,是它领我走进作者生活的那段历史;我爱古诗文,是它引我创作自己的古体文。

我爱寒梅,更爱我们伟大祖国的传统文化古诗文!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