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年老校】北京市第三中学:给孩子更多的成长期待

2015-10-09 14:56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1

北京市第三中学校长 石玲玲

7月11日,北京市第三中学迎来一百多位2015级初一新生,他们一个个走进校长办公室,接受校长石玲玲亲手赠予的校徽。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学校会请一位优秀教师为新生敲响老校钟。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激励。三中历经290年沧桑岁月,曾经是皇室宗学,目前一校两址,虽为普通校,却具备了极强的学生加工能力,备受周边百姓关注,口碑良好。西城区教委与千龙网“寻访百年老校”活动报道组带着一些疑问和好奇走进这所古老的学校,倾听校长石玲玲如何给全校学生一段无悔的中学时光。

历史资源与学生成长相结合带来更多期待

在高中部东区的四合院中,古槐、垂花门、抱鼓石,映出教泽的绵绵流长,也彰显着这所百年老校的非凡气度。

它曾是雍正二年即1724年建立的右翼宗学,也曾在辛亥革命后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乾隆年间文学大师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任“瑟夫”达十年之久,并在此酝酿《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写作;文学大师老舍先生在三中度过他的中学时代;人民大会堂两幅巨型国画《松鹤朝阳》和《群鹰图》的创作者王森然先生,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三中任教……

“北京三中留下了太多名士的足迹,应该说,我们把学校的历史资源和学生的成长结合得很好。目前,三中已经形成了传承国家民族和学校历史为核心的爱校教育模式。” 石玲玲称之为“展馆+校本课+读本+大讲堂+主题活动”主题教育活动。三中在古建小区建立曹雪芹纪念室、老舍纪念室的基础上,扩建原有的校史展馆,恢复了王森然纪念馆等,并组织学生学习参观。目前,三中的古建校区不仅是北京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西城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中还通过编写《三中爱校读本》等校本书籍,开设《老舍文学研读》和《红楼梦研读》等选修课程、校史课,以及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对师生进行爱校教育。

责任编辑:闫莉青(QL0005)  作者:耿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