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分院小学语文教研室成功演绎“比较进化论”(3)

2015-11-03 09:07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从“比较阅读”到“比较课程”

□对话

比较阅读是一棵树

记者:在我看来,从“比较阅读”到“比较课程”,是继承,更是发展与进步。这样理解对吗?

宋燕晖、齐静(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小学语文教研室教研员):有一位儿童作家说,种一棵树的目的是什么?需要一张桌子,可以种一棵树。但是,如果种一棵树只是为了一张桌子,就忽视、蔑视了一棵树的价值。它是一道好风景,是一片浓阴;可以让鸟儿鸣唱、筑巢,可以果实累累……

我们以为:比较阅读就像一棵树,开展比较阅读的价值就像是种下一棵树。它重构了课堂生态,改变的是儿童的学习方式和我们的教育理解。如今,“比较阅读”这棵树上又结出了“比较课程”这一果实。

记者:“比较课程”这个果实,有一天也会成长为一棵树。

宋燕晖、齐静:一定会的。这套教材倾注了我们很多人的心血,今年暑假大家都没有休息,将时间和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比较课程”教材的编写之中。

记者:“比较课程”这套教材有哪些特点?

宋燕晖、齐静:编写这套教材,我们坚持“两主线三原则五台阶”。两条主线:一是比较的思想,二是新课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三个原则指教材编排顺应学生的兴趣,在大量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语文能力,注重学科融合、以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目标。

以“单元导读”为基础,从阅读链接到精读课文、略读课文、专题总结、综合实践,依次是五级台阶,努力建构丰富、立体、科学、系统的比较课程教材体系。“综合实践”是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融合多学科,多向发展其他能力、培养广泛兴趣的阶段。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