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年老校】昔日的育英学校 今日绽放的灯市口小学(2)

2015-11-09 13:22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做到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美哉壮哉我育英!高声欢呼我育英!万众一心共发展,我校进步永不停!其爱如慈母严如父,对众子女常照护……”这是1932年的校歌,也是几个版本中滕亚杰最喜欢的一版。她说,“生本、自主、开放、创造”的教育形态以及学生的自豪感、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首校歌里都有体现。

灯市口小学从创办之初就非常注重体育。在体育专刊里我们看到了活财神体育会、黑燕篮球队等照片,从照片中的内容到校队的名字,还有学生为老师写的小评语,处处都显现出学校育人的开放和不禁锢。在1929年的育英年鉴之本校沿革志略中就曾这样记载:学校各年级有篮球队,学校有校队,另外还有排球队、网球队、足球队,每次举行运动会,与赛者均达五百余人。若非平日锻炼有素者,曷克臻此。这无不体现着滕亚杰总结的八个字,“生本、自主、开放、创造”。

在今天,灯市口小学仍把“以学生为本”作为最高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育人目标。就像滕亚杰所说,以学生为本就是教育的本质,需要我们热爱生命、赞美声明、敬畏生命,从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作为灯小人,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事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让学生可以自主,知道学生想得到什么,喜欢学什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滕亚杰说,资源带的学校为让每个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开设了阅读、形体、礼仪、相声、京剧、动画、剪纸、魔术、茶艺、高尔夫、模型制作、摄影、环保、天文等5大类、40余门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选择课程进行系统学习。

音乐剧《马兰花》是今年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本着艺术教育综合化的理念重点打造的剧目。因为不可能让全校同学都登上舞台,但学校又要“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怎么办?经过滕亚杰和老师的反复研究,学校开展了围绕《马兰花》的学科联动活动。

语文学科以观看、阅读《马兰花》为主题,组织学生从阅读中分享、创作、写人物评价。音乐学科以“传唱马兰花之歌”为主题,学生利用音乐课学唱《马兰花》主题曲。美术学科则围绕“我心中神奇的马兰花”为主题,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高年级的同学还为《马兰花》绘制了演出海报……通过这种形式,让全校师生都参与进来。

今年六一儿童节,《马兰花》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功上演。《马兰花》有很多角色都是由两个同学来演,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更多的孩子绽放自己的光彩。

为了让“生本、自主”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学校把每周三作为学生“自主日”,老师不留作业,课后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有些孩子会选择学习一些相应的爱好,还有孩子会给爸爸妈妈做顿饭。滕亚杰说,我们尊重了孩子,让他们自我发展、自我塑造,这样他们才能有让自己绽放的资本。

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不光是学生,还包括老师,要为老师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只有老师得到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学校有市区级骨干教师有30多人,有些教师的教课水平非常高,听他们的课非常流畅、舒服,可他们不是骨干教师,没法进名师工作室,怎么办?滕亚杰为这些老师们开设了“特色教师工作室”,为他们搭建成长交流平台,把他们的经验传播给其他老师。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