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三年龄教育没准备好?(2)

2015-12-02 08:34 bjd.com.cn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大学第三年龄教育没准备好?

三种模式办学

欧美高校抢先一步

我国老年教育主要是由党委政府主办的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来实现的。它在开始阶段,是为离休的老干部们提供欢度晚年的园地,后来离休干部的比重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退休人员进入老年大学,他们为了健康快乐的感性诉求,很快促使老年大学办成了康乐园地。

一个最明显的标志是,在一些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中,思想道德教育逐渐淡化,书法绘画学习者也趋减少,文学历史课程比重相对降低,“康乐教育是老年教育最高本质”的浅表理念不胫而走,“玩儿”被理解为这批老年人的“主流民意”,“服务社会”作为五项宗旨之一也被不少人要求加以删除。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与将老龄人口不分阶段、不做区别、一概看作社会负担的消极老龄观联系在一起的。

真正的第三年龄教育,意味着是对较为年轻、仍有着进取精神的退休后的人的教育。对于这种教育,高校应担负一份责任。

在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第92届理事会暨国际研讨会上,斯洛伐克哲学博士纳捷士达·赫拉普科娃教授介绍欧洲第三年龄教育情况时说:各个国家普遍办了三个层次的第三年龄教育:第一层次是乡村俱乐部或老人院为长者开设的讲座;第二层次是业余大学、普通大学、第三年龄学院、开放大学、老人学院等机构所办的第三年龄教育,也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开设的老人课程;第三层次是由公立或私立大学办的第三年龄大学,它们的特点是:入学需具备一定基础、课程达到高校水平、授课由大学教师来做、学制2—3年、学习完成意味高校毕业。

从目前看,欧美正规大学办第三年龄教育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向第三年龄人开放大学课程。如:德国慕尼黑大学向第三年龄人开放的课程大表,共有300多门课,人们自由选择,报名注册,按时听课,参加考试,获得学分,积累到一定分值,可拿到毕业证书。又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也是向第三年龄人开放课程。现在,55岁以上的大学生占该校学生总数的20%,60岁以上的大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10%。

第二种形式:在校内设第三年龄老年大学。如:斯洛伐克夸美纽斯大学。1990年建立第三年龄大学,是斯洛伐克第一个办第三年龄教育的高校。该校为学员提供三年制的学习计划,与青年学生分开上课,开设32门课程,每年招生1900名。又如:西班牙格拉达那大学,为50岁以上注册学员开办三年制大专班。三年内参加660课时的听课,学完27门课程,交出论文,可以获得毕业论文。

第三种形式:在校内办自治性的学习社团。如:美国哈佛大学等高校赞助开办“退休学习学园”。这是一种自治式、会员制的退休人员学习组织。经会员讨论决定课程、教法、活动方式。辛辛那提大学所办退休学习学院,主要采取专题讲座与学员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教学,内容涵盖文学、艺术、语言、法律、历史、地理、商贸、伦理等。每讲完一个专题,学员进行讨论,不留作业,不计学分,没有考试。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陆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