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表现:对未来感到迷茫
精神年货:衡量自己对工作的需求度
临近年底,元旦、春节,又是新的一年,按理说,应该对新的一年有所期待,但李晓(化名)却表现得忧心忡忡。李晓是一家国企的职员,今年刚满35岁。“大学毕业就在这儿工作,工作一直不见起色。”面对工作,李晓没有信心。他告诉记者,单位总说要裁人,效益也是一年不如一年。自己早就动了跳槽的心思。“我在网上也寻找了一些适合自己的职位,但是跳槽真是需要勇气,我已经在这个职位工作快十年了,无论人际关系还是工作环境,我都相当熟悉,如果选择一个新的单位,无疑要推翻重新再来一次。但话说回来,我已经35岁了,再不争取一次,就真的没机会了。”
专家点评:
是去还是留,这是年关困扰大多数职场人的问题,在原单位工作难有突破,选择新单位一切又面临重头来过的成本损失的风险,不甘于平庸又不敢冒险,成为这些人焦虑的源头。
其实,很多体制内的人都会面临这种情况,可能工作几年,工作也没有进展,就好比医生提到主治医师都需要6-7年的时间,但是,在这六七年之间,虽然工作的职位没有变化,但是工作的熟练程度变化了,工作中收获的也越来越多。有些人因此焦虑是因为这类人的成就动机比较明显。那么,这个问题就要两方面考虑,如果对这个工作真的是有兴趣,并有足够的热情,那么,可以坚持,放平和心态,衡量自己是否需要这个工作。如果你的内心够强大,有足够的勇气觉得自己能够做好下一份工作,并有足够承担后果的信心和勇气。那么,也可以试一试。单纯的去焦虑和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令你对工作越来越消极,也会对自己的职业成长极为不利。
此外,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平时要尽可能地让生活有规律,因为规律的生活,可以让你觉得对生活有一种可控感;相反,生活规律被打破,会让你更加觉得生活一团糟,焦虑情绪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