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班学生翟卓凡指导五年级学生读写字词。
“书香校园”是每位走进北京市育英学校的人对它最直观、也最贴切的评价。漫步校园,目之所及尽是书籍和正在读书的人。即便上课铃响后,也会看到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或在凉亭内、或在石道旁静心读起书来。这是学校自2014年开始尝试的阅读课程,也正是它将小学与初中的教学隔膜打通。
课程:
阅读连接“小初”学段
由于九年一贯制的办学定位,育英学校始终有着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思路,“衔接”算得上是学校的头号关键词。在这方面,校长于会祥首先看重的是课程衔接,于是,1年前,他将承载着小初衔接功能的阅读课程交到初中语文学科主任、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杨树滨身上。至此,小学部高年级、初中部的语文课发生了极大变化,杨树滨将每周6课时的语文课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变为室外阅读课。
在这3节课上,语文老师们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在“书香校园”的美景中,他们与各自所选的书籍浑然一体。为保证3节课时的充分利用,杨树滨及其团队专门制定了评价标准——针对小学高年级评选阅读之星、初一年级评选书香少年、初二年级评选书香小组、初三年级评选书香班级,在提升难度系数的同时,更使得阅读成为一种纽带,连接学生的小学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