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比天大”
病重仍参加学生毕业答辩
他热爱教学,执着于方言研究,22年身兼北大中文系的党政领导职务,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为他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2012年暑期,在湛江调查方言期间,因为消化道出血他倒在了工作现场。回京后病情加重,不得不把大半个胃切除了。学校原本为他安排了两年假期以调养身体,他却始终牵挂着学生,主动要求留在教学一线。每次三个小时的课程,他依然坚持上完。2014年4月,李小凡老师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整个胃部都被切除了。而就在手术前,他也不忘发信息提醒即将答辩的学生:“答辩需要注意六件事”。手术后的癌症化疗刚刚开始,他不顾身体的严重不适,仍然坚持批阅学生论文。随后,他又前往西安参加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做主题发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宋亚云这样回忆自己眼中的李小凡老师——今年5月27日对于李小凡老师来说,是很特别的一天。这一天,病重的李老师坚持要参加四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并担任其中一个博士生的答辩主席。
那天下午他还说,想尽量把他的学生答辩安排在三个星期之内完成,然后再去住院。当时他的体内已有严重的腹水和胸水,他希望用一次手术把腹水胸水的排除和输血一次完成,这样就能争取到更多的工作时间。而就在那一天,医生给他抽出了腹水和胸水共4000毫升。当时小凡老师只是小声说:“我有一点儿憋气。”实际上,当时小凡老师的肺部已经泡在了水中。
“这是一种怎样的令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痛苦啊!”宋亚云老师动情地说,眼里噙着泪水,“就是这样,李老师还在坚持参加学生答辩!更没有料到的是,半个月之后,李老师又执着地出现在了硕士生答辩会的现场。这天下午,李老师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走出来。”
他的心里满满的装的都是他的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从不做惊人之语,却说过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课比天大。”2014年11月,《人民日报》记者采访他,请他在自己的讲课实录上签名。他思忖片刻,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教师的第一职责是培养学生,对教师来说,课比天大,其他都是次要的。”
坦然面对生死 从不搞特殊的老师留下特殊遗愿
在北大师生眼里,李小凡老师是一位“出学术而不出新闻的教授”。他的方言学研究原本就是一个非常冷僻的领域,研究者也很难像其他大学教授那样引起社会和业界的关注。但是李小凡老师三十余年一直潜心这个领域,他耗费了整整10年时间,主持编著了《现代汉语专题教程》《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两部教材。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发表文章最被看重,而教材编写往往不能当作成果。他却十分乐意做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曾说,“这样做对教学有益,对学生有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