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慕课APP 多种模式确保“停课不停学”(4)

2015-12-22 08:09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微信慕课APP 多种模式确保“停课不停学”

方式4手机APP

布置任务随时交流

停课期间,最受关注的就是如何弥补与现实课堂相比互动性差的劣势。记者注意到,为了不减弱传统课堂的互动性,各区都频出奇招。比如平谷中学的马腾飞、张宇、赵占龙等老师都选择了通过QQ群实现远程教学。跟正常教学一样,老师可以在班级群内发起群视频,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插播PPT、视频、板书等课件,师生对教学内容开展在线讨论答疑,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并进行有效指导。此外,还有老师选择利用“盒子鱼”手机APP,布置任务,推荐学生课程,并随时监督学生的学习进度。

学生们表示,利用手机APP学习,不仅更放松,更能放得开提问或回答,感觉和老师的距离也拉近了,能够随时随地交流。

□方式5微信授课

近百名老师全天平台答疑

目前,门头沟全区所有学校实现了无线覆盖,“微信互动”、“爱学习”、“大家一起学”“名师同步课程”等平台的使用。在停课期间,门头沟的优秀老师们全天坐镇,为学生答疑解惑。

“微信互动平台”是门头沟依托校园无线覆盖开发的集宣传、学习、互动为一体的系统。停课期间,各学校通过这个平台,发布通知和信息,并与家长和学生互动。而在“爱学习”平台上,停课期间,全区近百名优秀教师坐镇其中,全天在线,答疑解惑,学生可以通过爱学习平台任意选择导师交流,实现着优质资源的共享。

很多学校还根据学生和学科需要,师生自主进行开放性、综合的实践研究,拓宽学生知识面,把课堂学不到、不好安排的课程让学生在家实践。“舌尖上的家”让学生在为父母做道菜实践中学会孝道。大峪中学“垂衣裳”实验班学生家中“纸艺秀”等,让学生在家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昨天,实验二小永定分校的学生虽然分布在各个家庭,但通过平台中“我的班级”,学生与老师在虚拟的班级中讨论问题,分享成果,共同进步。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的学生也在微信学习小组中讨论着数学题,人机对话也能学得热火朝天。

学生体验新式“微”课堂

昨天,在八一学校高二1班,同学们“收获”了一节特殊的“微”课。其实,这个微课就是老师借助“语文学习专区”的微信群,为同学开了一节新鲜的网络课程。

上课前,老师先讲“规矩”,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我们的活动分两个阶段,一个叫静默期,一个叫讨论期。”在静默期,只有主讲人可发言,在线的同学同步阅读但不能发言。在讨论期中,同学们就可以自由发言,整个环节在40分钟之内。

这堂课上,主讲人也不再是老师,而是语文课代表唐璇。她选择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为自己的主讲题目。这位“小老师”从古诗的写作背景入手,结合诗人的生平逐句赏析了诗中使用的艺术手法,虽无一“喜”字但字里行间句句透露出喜悦之情和对春雨的赞美,分析了诗人关心人民疾苦的崇高的思想感情。

“与上次雾霾放假在家忙赶作业不同,这次体验了新式课堂,没有虚度时光。”一位同学表示。

除了视频学习、微信互动之外,还有不少学校通过布置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习效果。比如昨天分司厅小学就将资源带上各校区的20余名学生集中到分司厅校区学习。除了阅读、绘画、手工、书法等课程外,由于恰逢冬至,老师还特意安排了讲节气学民俗文化的活动课,带领孩子们擀皮儿、拌馅儿、包饺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学校食堂更是为师生们准备好了可口饭菜。

■学生感受

在线上课更方便

人大附中高二学生张睿毅与全班41位同学一起体验了数学、物理课的在线学习。在他看来,部分课程老师录制完成后传至网上,遇到不会的可以重听,遇到掌握了的内容可以快进,非常方便。这样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连交作业都变得更便捷,只要网上提交即可。

还有学生认为,“停课不停学”,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家自学的效果很好,并且与平时上课不同,很新颖。比如语文在qq上讲课,这也是一个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上课方式,所以也比较有兴趣。“虽然很麻烦,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依然能很好地完成老师的要求,在课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郭莹张晓鸽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