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教育改革向公平迈进:高考加分项目“缩水”(3)

2015-12-24 14:23 半月谈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5中国教育改革向公平迈进:高考加分项目“缩水”

教师改革,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教师是青少年人生的引路者,文明的传承者,道德的示范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正在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一系列的改革举措都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均为尊师重教的大手笔。

教师待遇提高,越艰苦待遇越高

去年,有媒体曾经“起底”中西部基层教师的真实收入情况,一位在河北某县(市)工作15年的教师称,每月发到手的工资约2000元,只有年底才发些取暖费,除此之外,没有奖金,也没有年终奖,仅能解决温饱。

这不是少数基层老师的心声。说起待遇,很多老师都曾自嘲“整天围着学生转、操心多压力大;事业想上升,渠道却狭窄;工资待遇低,只能够温饱。”

再不能寒了老师们的心!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明确提出,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老师们的待遇提高了,越是在艰苦的地区就越受照顾了,这样一来,老师们工作就更安心了。尤其是对乡村学校来说,不用再担心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了。

中小学老师也能评“教授”了

想评“教授”,却面临只能评“副高”的职业“天花板”;只擅长教学,却不擅长做科研写论文,就很难获得相应的职称和待遇;职称评定甚至还有暗箱操作、走后门等“潜规则”……

长期以来,说起职称,不少中小学老师都很闹心。如果不解决困扰在老师们心头的难题,整个教师队伍都会寒心,又怎么会有动力好好教学生?为此,在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给老师们送出了一个大“红包”,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这其中就包括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原本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被统一为初、中、高级,并设置正高级职称;修订原有职称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这意味着,基层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天花板”将被打破,更多的一线从教老师也有机会评上“教授级”职称了,老师们也就更有动力提升教学工作了。

教师资格证实行全国统考

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从2015年考试正式实施。改革后将实行国考,考试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改革后将不再分师范生和非师范生的区别,想要做教师都必须参加国考,方可申请教师资格证。教育部宣布,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试点范围将扩大。试点区内,教师资格考试有效期为三年,教师资格证须每五年注册一次。教师资格终身制被打破。

据悉,目前的教师资格考试仅考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改革后的统考将增设综合素质、学科教学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查。

在校大学生可休学创业

 

梁优的创业项目“三只熊”亲子游,今年十一期间首次开团。

新学期,梁优又没有在学校里出现,这已经是他休学的第二年。

学校里已经没有他的同学了。除了梁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2011级的同学们今夏悉数毕业,多半去做了律师,这是他们最经典的就业道路之一。梁优理应是“同道中人”,可他却“出轨”了,选择创业,并且休学。

“创业”这个当下最时髦的潮流,卷进许多不甘现状的人投入它的怀抱。他们多数年轻,充满激情。而他们当中最年轻、最有激情的,莫若大学生。也许就在两三年前,你还没听说过“休学创业”这个概念,但是对于时下的大学生们来说,“休学创业”已不再“奇葩”,也不再是只属于美国的扎克伯格们的“天方夜谭”,而是成为政策支持的一种选择。

去年底,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第一次提到:“各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再次提到:“各高校要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特立独行的梁优因此不再是一个人,像他一样选择休学创业的大学生,陆续在各高校出现。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