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
北京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把教育由面向少部分个体转向面向所有。这是一个大的转向,也是一个“人的转向”,这其中涉及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名校长的成长是基于主观努力和机遇并存的结果,并不是短期培养出来的。评价学校的现状要以所有学生的发展、成长状况为依据,而不是以考上多少更高一级的学校为依据。今后需要加强质量监测,整体监测后再评估学生。不只是政府要评价,更要借助专业组织;不只是要评价学业水平的高低,更要实现描述性发展状态评价。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在北京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划片入学的政策后,优质的民办学校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名校办民校一方面解决优质学位的供给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公办学校的资源增值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 鲍传友
面对差异化生源,无论普通校还是优质校都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做好特色,应当进一步加强课程研究,加大课程的选择性。学生增值发展的过程,也是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的过程,学校课程建设不是简单地把国家课程校本化,而是要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