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方式“掐尖”?大学先修课进中学挂钩自招引争议(2)

2015-12-31 08:09 扬子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换种方式“掐尖”?大学先修课进中学挂钩自招引争议

与自主招生挂钩引争议

先修课学分成自主招生入场券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学先修课向中学生提前引入了大学的课程,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发潜力很有帮助。不过先修课让中学生颇为心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与高校自主招生挂钩。北京大学曾表示,先修课成绩将作为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成绩优秀者入学后可减免部分学分,并免修相应课程。北大各学科专家进行课程培训,中学组织上课,并组织开展先修课考试,如果学生先修课考核优秀,北大将在自主招生中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优惠力度会等同于能发放自主招生“入场券”的暑期夏令营。

清华大学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考虑将大学先修课的考核与清华自主招生衔接,目前设想的方案是,先修课考核特别优秀的,经过专家组考察后,可以直接在自主招生中获得优惠认定,或者允许考核优秀者跳过某些环节参加自主招生。此外,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先修课考核通过的学生,如果今后能考进清华,有机会获得相应的学分。具体进展上,清华将先在“学堂在线”推出部分大学先修课的课程,并进行推广,供感兴趣的学生选修;随后将研究自主招生与先修课的衔接方案,预计明年3月,将组织先修课的考核并公布自主招生方案。

有老师认为名校是借“先修课”提前锁定优秀生

有网友认为,吸引尖子生学先修课并与自主招生挂钩,对于名校来说,还有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提前锁定优秀生源。“拿北大来说,先修课一般一年考两次试,学生们的成绩都有记录,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都会被牢牢锁定。”一位负责高中先修课程项目的高中老师告诉记者,这些优秀学生凭借先修课程的优秀成绩,就有机会“入门”。“这里的入门就是被相中参加高校的冬令营等选拔,也为后面的自主招生打下基础。对于同时选修多课且成绩突出的学生更是高校眼中的香饽饽,在升学上会开出令人心动的优惠条件。”有中学校长认为,随着大学先修课从试点到规模进一步扩大,名校加入数量越来越多,影响面将从金字塔的顶端延伸到“中上部”甚至“中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部分学生平静复习备战高考的心。”

高校招生负责人:

高考分数仍是硬道理 先修课面向学有余力者

清华大学招生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否认了网友对于高校联合开办先修课为“掐尖”一说。“并非几所高校联合掐尖的‘新某约’,而是高水平大学与中学的教育衔接‘协作体’。”清华大学招办副主任徐汉宁说。先修课主要是面向“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新高考制度下,高考的区分度下降,高水平大学需要一把“新量尺”。

记者了解到,南京高校尚未开设面向中学生的先修课,不过不少高校与中学有联合培养项目。比如金陵中学与南京大学开设“准博士培养站”项目、与东南大学联合推出“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南京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提醒说,现行高考制度下,高考考分依然是重中之重,“先修课、中学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主要面向学有余力且真正有兴趣的孩子,报名前须做自我评估,切忌盲目。”这位负责人提醒说,在自主招生改革新方案下,任何提前考试的成绩做高虽能得到自主招生“入场券”的优惠,但入选的考生仍然要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面试。“相较之下,高考成绩还是硬道理。”

中学校长:

不鼓励学生去迎合这种选拔

对于北大清华的这种先修课程的探索,高中校长也有自己的看法。葛军校长认为,高校开设先修课这对优秀学生有以下好处:第一,丰富孩子的个人成长体系;第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好处,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位置上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第三,为大学深造做准备,学生可以提前得到学分,也能让这部分优秀学生更有机会成为学科领袖或者学生活动的领袖。

葛军同时表示,南师附中的学生学习高校先修课程,并不唯评价而评价。“高校的这种先修课程的考试成绩,可能会作为高校评价一个学生的多种指标中的一个指标,但高中并不鼓励学生去迎合这种选拔。我们很明确,这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的一种深度学习选择,但并不鼓励学生过多去为自主招生这样的目的而去学习这类课程。”

大学课程“下放”是一种探索

“大学在高中开设一些先修课程,大学招收优秀学生,这种方式作为招生制度的一种探索方式值得肯定。但只能面向中学里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因为我们目前的高考体制还是以分数说话。”南京一中尤小平校长表示,对优秀学生来说,大学课程“下放”,大学认学分,这和美国的AP课程比较相似。“但是美国的AP课程是一个体系,大家共认。而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先修课程都是自成一体。因此,这种招生制度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王璟 蔡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