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2015年度观察:独立学院何去何从成焦点(3)

2015-12-31 14:40 人民政协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民办教育2015年度观察:独立学院何去何从成焦点

■独立学院何去何从成焦点

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提出“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对独立学院给予了5年过渡期,目前大限早已到期,然而独立学院的规范工作却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心头病,成为高教界谁也不敢轻易碰触的阿喀琉斯之踵。

截止到2015年,教育部先后受理了52所独立学院转设申请,批准设立了51所民办本科院校(有两所合并),占全国独立学院总数(含已转设)的15.9%。另外,9月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8所独立学院进行了转设评估。独立学院转设比例之所以偏低,是因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公办高校、社会力量投资方、独立学院等利益主体均站在不同的角度,持有不同的态度。公办高校不愿意放弃巨额管理费收益,当作“摇钱树”;投资方不愿意失去公办高校金字招牌,认为大树底下好乘凉;政府部门担心转设有改革风险,影响公共财政支出。

根据统计,独立学院转设区域分布不均,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东北地区独立学院转设时间和比例领先,湖北省有11所独立学院转设,数量居全国第一。另外,浙湘赣陕皖等独立学院大省按兵未动,一些设有独立学院的西部省份和北方地区,如山西、云南、甘肃、北京等也均无独立学院转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各地政策不一,态度立场迥异,独立学院创办情况千差万别。

2015年11月,在全国独立学院第十次峰会上,许多独立学院的董事长表示,不能按教育部“26号令”的标准“一刀切”。

独立学院是自下而上自主探索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发展形态各异、合作模式多样、办学水平不一、历史背景不尽相同。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考虑地方的差异性、特殊性,促进独立学院多元化规范发展,包括继续举办、转为民办高校、并入公办高校、转为公办高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终止办学等,真正促进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民办教育将加快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民办学校需要更加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随着外部政策环境的不断优化和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快速增长,民办教育将在改善民生、扩大消费、补齐短板、满足个性需要、创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文/阙明坤 作者系江苏省民办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无锡太湖学院高教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阙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