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互联网+教育”时代 教师将面临五大挑战(2)

2016-01-04 11:02 现代教育报

来源标题:“十三五”开局之年,北京教改将继续深化,对师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2016 教师将面临五大挑战

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成教育新的出发点

每节课时长可“伸缩”、九年级增设历史、生物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比例增大……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以下简称《课程计划》),再次彰显了“优质、均衡、公平”的北京理念。今年9月,北京市中小学课表也将随之“大变脸”!课程计划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哪些变化?教师又将迎来哪些挑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传世介绍,在课程内容上确定了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紧扣基础教育的特征,提倡教宽、学宽、考宽;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中国梦教育、专题教育等学科课程的有机渗透,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修养身心,健康成长;三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具体内容和目标,守住底线;四是与时俱进,加强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等课程建设;五是着眼未来,通过课程学习,培育学生既具有全球视野,发展国际意识和人类精神,又始终坚持民族立场,树立中国气象,做中华儿女。

应对措施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朱传世指出,新的课程计划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是要提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的素养课程,让每一门课程像种子一样,具有由内而外的生长力,具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持续影响力,从而使学生在走入生活的时候、面对市场的时候,有情有义,有国有家。

这就要求,每个学科教师要从素养的角度着力思考学科所能,并付诸实践。同时,教师要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的培育,比如阅读素养,并不是语文、外语教师的专利,每个学科教师都要培育基于本学科文本的阅读素养。

读懂学生

读懂学生才能教好学生

“北京教改的核心是把学生放在重点。”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的“首届全球未来学校暨世界基础教育论坛”上,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仲文表示,北京今后的教育改革的重点将在于“真正读懂学生”。

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可以支配一切,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的进程等,完全由教师掌控。而今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师不再是学生的唯一权威。

教师为什么要“读懂学生”?教师要读懂学生什么?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如何“读懂学生”?教师又该如何重塑角色?这些都是教师面对的挑战。

应对措施

“读懂学生”究竟要读懂学生什么?在特级教师钱守旺看来,课程标准里就有阐述,“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育中,教师们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想读懂孩子,可是却苦于找不到路径和方法。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边玉芳认为,读“懂”学生,需要家长、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知道学生成长各阶段的特点,抓住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这样才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正确的、有效的教育策略。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作者:郑祖伟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