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
辞职到私企利益无输送?
有些人将“公务员报考热”与“官员辞职下海潮”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两种现象交织在一起,有些不可思议。
深圳首个70后正局级女干部突然辞职,引起关注与猜想。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的郑梓桢说,这种现象十分正常。出现“报考热”,是因为大量毕业生存在找工作难的问题,现在什么招聘会都很火爆,大家都想找 个好工作,公职单位福利的确不错,还比较稳定,当然众人追捧。不过,工作一段时间,一些人有更高要求,或者觉得工作不适合自己,或者觉得薪酬不高,反正就 是当公务员不开心,就辞职。其实在庞大的公务员群体中,辞职下海的公务员是极少数的,不过,以后还会增加。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国家行政学院竹立家教授。他认为,国家应该尽快改革公务员的薪酬分配体系,让公务员的工资体现差异性,提高竞争力,以适应社会的整体薪酬水平,“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非常合理。”
竹立家说,在国外,公务员队伍有1%-2%,甚至5%的公务员辞职率,都是很正常的,没必要大惊小怪,“以后辞职的官员估计还会出现不少,这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经济繁荣的表现。有进有出,这样的公务员队伍才更健康。”
“现在很多人对官员辞职很惊讶,其实没必要惊讶,人各有志,有的人觉得每月几千元的小子日很安逸,很享受;有的人就想拿高薪,过上富足、奢华生 活。这些都很正常,制度设计应该为公务员进出提供方便,社会舆论也应该给与他们足够的宽容,这毕竟是个人的选择。”郑梓桢说,真不应该大惊小怪。
现在自主创业难度增加,辞职下海的厅、处级干部,一般是去私企、外企任高管,年薪瞬间从之前的十几万变成了上百万,或者几百万。人们在担心,这些企业为何看重他们?是否靠之前聚集的行政资源,在搞利益输送?
国内曾有分管经济的副区长跳槽到分管领域的公司任高管,也有规划局长跳槽到与规划、容积率关系密切的房地产公司。一些人质疑,这些官员辞职下海后,会否利用之前的人脉关系、行政资源,为企业提供便利?
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它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 关的企业或者其它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这被视为是对辞职和退休官员管辖权及年限作出回避要求。
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也认为,实际中,判断某些去企业或者其它营利性组织的官员是否“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并不容易。(记者 尹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