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侨报网报道,纽约华裔自由撰稿人克莉丝汀·余(Christine Yu)3日在《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网站上撰文,讲述她自己、她的母亲以及儿子三代人在美国过中国年的感受,以及因此产生的对于自己身份理解上的困惑。文章编译如下:
当我们进入电梯的时候,母亲紧紧握着我的儿子加斯佩(Jasper)的手,另一个儿子埃弗雷特(Everett)则靠在她的怀里。
“我会在2月份见到你吗?”我的母亲问加斯佩。
“当然!我还会给你做一张情人节的卡片。”他回应道,很是兴奋地分享他在学前班里学到的关于情人节的新知识。
“是的,中国新年也在2月份。”
“是吗?那么中国新年我们会做些什么?”
听到儿子问的这个问题后,我的心里咯噔一声,马上感觉到了母亲投来的失望的眼神。之后,我靠在电梯边上,听着母亲给我的孩子们讲述有关中国新年的传统。比如红包、焰火以及舞龙表演等等。
我是移民第二代。我的父母年轻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从香港前来美国读大学。他们最终选择在康涅狄格定居,在那里建起了自己的房子,那是一座要比周围的房子更时髦的住所。那间房子里总是充斥着说中文的声音,还经常飘满炖肉和烤肉的香气。而每到中国节假日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大家庭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人们在楼上搓麻将,孩子们则在楼下打乒乓球和玩电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