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李先生介绍,他的孩子从初一下学期开始补习语文,一直到现在补了两年了,成绩差不多提高了3分到5分。“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的学科实际上也提高不了多少,我儿子每次考试总有一门失误,但是在语文上提高这3分到5分多少能缓解一下其他学科考试失误所带来的损失。这分虽然提高得不明显,但心里总是不断告诉自己,也算有点提高吧。”
一些家长表示,虽然知道补习机构的宣传不靠谱,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课,生怕自己的孩子“不补可能吃亏”。“这个钱我是花出去了,万一以后孩子真的没有考上好大学,我也不会太内疚。毕竟我该做的都做了,尽力了。”一位家长说。
补课阵地大挪移,“多赢”背后透支了啥?
一些家长反映禁令之下,寒假补课从正式学校转移到校外的补习机构,日益火爆。“从校内转移到校外,家长所负担的孩子补习费用只会更高。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心理所所长王妮说。
假期补课屡禁不止背后是异化的升学率。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表面上看,假期补习不过是牺牲了一些孩子的休息时间和金钱,但换来了好成绩和好学校,是相当值得的。但从长远看,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大强度题海战术,不仅透支了孩子的健康、学习的兴趣,更违背了因材施教、全面成长、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危害极大。
“应试教育模式下,孩子的升学压力大,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他们的补课需求是很难堵得住的。”王妮说,既然堵不住家长的补习需求,那么就应该转变思路,加大对校外补习机构的监管力度,按照相关要求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批和登记,完善监管民办培训机构体制,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市场环境。(闫平 白涌泉 凌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