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名著 阅读仍是重头戏
说起今年的寒假作业,记者发现,很多学校仍把阅读放在首位。
“酷爱读书”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校训之首。寒假期间,学校建议学生按照自己拟定的读书计划执行,保证每天必要的读书时间,多读名著和经典,在提高自己阅读水平、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当然要格外注意用眼卫生,劳逸结合,保护视力。假期阅读后,学生可以填写阅读单累加在学年“读书小博士”申请单中、可以自制阅读小报或读后感,开学后班级交流。对于在一年中出书、诗集、绘本的学生可直接获得“读书小博士”称号,以资鼓励。
在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阅读依旧是寒假作业的重心,但阅读作业更细化、更贴合学生年龄特点。
“今年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相继推出了阅读套餐,但不是海量自助餐,而是精品特色餐。”24中副校长白可举例说,如各年级语文的阅读都给出了具体的书目和要求,呈现方式也多姿多彩,如写书评、画海报、写读后感等。其中,高二年级要求学生阅读《四世同堂》后画出祁家家谱,标明人物在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作及个性特点;阅读完《平凡的世界》后写出印象深刻的5个人物及理由,描述其中2个人物的主要人生轨迹,这样的作业可操行非常强。
高二文科班的历史作业也有很强的的学科特色。学生阅读《史记》里指定的9篇文章,之后对电视剧《芈月传》中的某个侧面进行考证。把阅读经典与收看热播电视剧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历史考证。
各个学科推荐的阅读篇目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如高二生物阅读《物种起源》、高一政治要求阅读《21世纪资本论》等。“这些作业体现了我校作为市级文化建设示范校,在学生阅读篇目、阅读习惯和阅读效果方面做出的努力。”白可说。
专家观点
作业创新重在提升学生素养
杨德伦(北京市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特级教师):在北京市《课程计划》指引下,中小学寒假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假期作业一改昔日多是抄写、计算、作文等机械重复又单纯乏味的方式,变得不但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趣味性,而且富有实践性、合作性、探究性。这种创新形式的作业,在实现课程边界穿越、课堂边界穿越、资源边界穿越的学科实践活动中,丰富了学生的实际获得,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增强了学科课程的育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