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
张梦初(北京市房山区南尚乐中学):世界上但凡强大的国家,都会大力发展教育,选择社会的精英来做教师。大力发展教育,成为了强国的起点,亦是标志。如何发展教育?或者说,一个国家如何吸引最强大的人来投身教育?私以为,一个吸引人的职业有三个特征,一,它的社会地位应当很高;二,它的薪酬应当诱人;三,自我实现的空间应当很大。其中见效最快的一点,就是高薪酬。
大力提高工资之后,于教育口之外,会迅速、大量地吸引社会优质人才资源进入教师队伍;于教育口内,则应当加大对教师的考核力度,以对应能力获取对应薪酬,能者多得。
教育的目的不是选拔,但教育行业,应当讲求选拔。当教师工资飙升,教师队伍精英化的时候,我们都会以我们是一名教师而感到自豪。
因此,政府应提高教师工作待遇,让他们生活得更有保障、更有尊严,从而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呼吁改善农村教师“阴盛阳衰”状况
“湖南省新化县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中,男教师占比仅为18%,特别是近三年招聘的教师中,男教师仅占比为12%,选送定向培养师范生中,男生仅占比9.7%。农村教师队伍中“阴盛阳衰”持续加剧,这将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男生的性格会在14岁以前基本定型,如果期间一直都处在女性包围中,对他的性格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容易女性化、阴柔化。成长过程中缺乏坚毅、勇敢、阳刚等男性气质影响,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其性格养成都容易出现错位,长此以往,对整体国民性格都会带来不利影响。”——杨娟娟(全国人大代表)
■教师说
高辉(北京市大兴区垡上中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一起来看:校内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几乎都是女老师,学生们耳濡目染的也是女老师们的言谈举止。由此,男生学到的是温柔、善良和忍耐;而女生们学到的是什么呢?正是班主任的严厉、霸气与强势。长此以往的后果可想而知。女教师的细致、温柔可取,而男教师的刚毅、坚强更不能少,还是匹配合理的好,毕竟会影响到一批又一批的新人啊!因此,我们国家应该从政策等各个层面培养和鼓励更多男老师投身到基层教育中去。
明确惩戒权 让教师敢管学生
“在近年发生的多起学生侮辱、殴打教师事件中,教师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教师法》明确规定,侮辱、殴打教师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但事实上,由于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这些法律法规几乎成为空谈。地方政府不能把重视教育只停留在文件、宣传上,而应切实落实法律规定的教师享有的福利待遇和合法权益。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教师的教育教学权利不受干扰。”
——刘希娅(全国人大代表)
■教师说
周洪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学校如何保护教师的安全?教师能不能处罚学生?如何保证教师的正当惩戒权?时至今日,这些问题的答案依旧模糊不清。尽管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规定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何谓“适当”,条文中并没有明确的说法。
没有明确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条文,不仅教师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教师处理尴尬事件过程中的话语权被间接地剥夺。“校闹”出现时,教师常常处于有道理无依据的尴尬处境。因此,将修订《教师法》提上日程,同时建议制定《学校法》,这才是保障教师权益的根本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