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则大胆放手”
少奇同志对子女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采取的是严格要求、严加管理的态度,丝毫不放任;而在子女吃苦耐劳和经风雨见世面方面,则采取的是大胆放手的态度。
少奇同志最小的女儿叫潇潇。从小聪明伶俐,全家人上上下下都喜欢她,少奇同志当然更是喜欢。每天少奇一起床,大家就把她送到爸爸面前,让孩子和他玩一会儿。孩子咿咿呀呀地又说又笑又唱又跳,屋子里充满了欢乐,少奇同志很高兴。
潇潇3岁的时侯,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同志突然决定要把她送到幼儿园去。少奇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高兴,说孩子在家里有多随便呀。到幼儿园太拘束孩子了,有点舍不得。
少奇同志耐心地对大家说:
“家里这么多人喜欢她,疼爱她,会把她给惯坏的。总是在家里生活,以后就不容易和别人小朋友相处了。把她送到幼儿园,她和小朋友们一起生活、锻练,将来长大了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啊!”
听了这番话,大家豁然开朗,觉得少奇同志这才真正是从长远、从根本上爱孩子。
孩子们小时侯,少奇同志是尽量不让他们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里生活,能入幼儿园就入幼儿园。上学以后,能住校就去住校。并且设法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去经受锻练。
1965年夏天,刘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正在河北新城县蹲点。一天,少奇同志把一位秘书找来,告诉他说:
“我写了一封信,让平平给她妈妈送去。你们不要给她买车票,不要送她上车站,更不要用小车送她,也别通知光美或县委的同志去接她,让她自己走一趟。”
刘平平是少奇同志的女儿。那年刚15岁,即将进入我当时正在任教的北京师大一附中高一学习。
她没单独出远门,又是个女孩子。新城县离北京有一二百里地,她又从未去过,秘书不免很担心。少奇同志说:
“这就是‘放’嘛!只有这样,才能使她得到锻练。”
刘少奇同志以前曾经跟秘书说过这样的话:
“对于小孩子,一是要管,二是要放。管什么呢?学习不好,品德不好,没有礼貌……这都要管。什么叫放呢?吃苦耐劳的事,经风雨见世面的事,要放手让孩子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