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镜
人物
急诊医生张成晔
上夜班前喝咖啡
下了夜班吃安定
张成晔是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1996年,张成晔从首都医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工作,一干就是20年。这20年间,和她同一时期分配到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很多都离开了:有的去了其他科室,有的转行,跨度大的甚至当上了工程师。“像我这样40多岁的医生,现在科室里只有3名。”
儿科医生苦,急诊科医生格外苦。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医生常年按照“白班—小夜班(下午4点至晚上12点)—夜班(晚上12点至早上8点)”的顺序排班。医院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诊,这样的节奏导致急诊科医生们的生物钟全部是乱的。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人人都有两件法宝:安定、咖啡。下了夜班要吃片安定,否则睡不着觉;上夜班前要喝杯咖啡,防止晚上犯困。“我们也知道熬夜对身体不好,我们也知道熬夜不利于美容护肤,但这些我们根本不考虑,只想着下了夜班之后要能睡着,否则下一班就会打不起精神来。”
每天迎着太阳上班、伴着夕阳下班,成了儿科急诊医生最奢侈的愿望。张成晔工作20年间,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休产假的那段时间,“终于过上了作息正常的生活。”因为常年倒班,张成晔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偶尔听别人说给孩子报了什么补习班,我全都没听说过。”儿子外出旅行,陪同者永远是爸爸,“我在一线工作的10多年里没离开过北京,没坐过火车、没坐过飞机。”急诊科人手紧张,一旦有一个人请假外出,就意味着同事们更替着上班,“别看上班时都生龙活虎的,很多同事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有各种各样的病痛:科室里有个医生肾脏不好,只要没有出现血尿就会坚持上班;有个同事患有消化道溃疡,发病的时候下了班曾经在回家路上蹲在路边吐血……”张成晔自己也有偏头痛,“现在偏头痛时一次要吃三片止痛药,一片药根本顶不住。”
在急诊科工作20年,让张成晔练出了一身武艺,也让一个又一个危重患儿在她手里起死回生。“一个孩子的生与死,一个家庭的喜与悲,都凝结在你作出判断并迅速施救的那一瞬间,这种成就感是我坚守下来的原因。”一个小手冰冷的孩子,经过她的救治,小手又暖了起来,“摸摸孩子温暖的小手,你会觉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