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儿科医生荒”(2)

2016-04-13 09:08 新华每日电讯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把脉“儿科医生荒”

恢复本科招生管用吗

失去了职业吸引力,即使通过恢复本科招生等举措暂时招来了人,最终也留不住

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表示,将支持中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举办儿科学本科专业,并将于今年7月起开始招收儿科学专业本科人才。您如何看待教育部当初取消儿科本科的决定?如今恢复儿科本科招生,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张:当年取消儿科本科的决定,在今天看来,可能有些草率。当年我报考儿科系,录取分数线就比医疗系高,曾经医学院录取分也高于理工科大学。但现在医学院录取分低了,是因为孩子们已经惧怕当前的医患矛盾以及伤医事件,你能说医学生素质低吗?

现在恢复儿科本科招生,应该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医生的培养周期是很长的,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到招生,再到能够实际走上医生岗位,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远水恐怕解不了近渴。

记:也就是说,恢复儿科本科招生,更像是一种“治标”之策。那么,要解决儿科看病难、儿科医生短缺问题,应该从何处破题?

张:首先,要从提高儿科医生的薪酬待遇上入手,改变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机制。现在医生的挂号费无法体现医疗服务的价值,如果能对医生诊疗费合理定价,不仅能提高儿科医生的薪水,过度用药、过度检查等诸多医疗问题也有望迎刃而解。

其次,应当建立医生合理流动的机制,建立更完善的医生培养体系。三甲医院的医生,应该定期到下面的基层医院去执业,这样也能帮助基层医院提高诊疗水平;而基层医院的医生,应该有机会到大医院去实习。同时,要缩小公立医院之间医生的收入水平差距、缩小公立医院医生的诊疗水平的差距。通过这些手段,让患儿家长不再不分病情轻重,一味追求三甲医院,才有助于缓解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推动分级医疗体系落实。

第三,要为儿科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尤其在遭遇医患矛盾的时候,要保障儿科医师执业安全。选择任何一份职业的前提,都是能看到前途,否则,失去了职业吸引力,即使通过某些手段暂时招来了人,最终也留不住人才。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