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额分配指标不断提升
或将形成教育新格局
新中考方案明确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今年力争达到不低于招生计划50%的目标。
此次中招新政更着力改进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加大市级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力度,进一步完善优质高中校部分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制度。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和一般初中学校倾斜,从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学校来说,这应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何英茹说。
在她看来,对于普通校而言,可以通过新课程改革,不再单一追求标准化考试的分数,摆脱了传统优势科目优质教师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调动和激发各学科教师的能力,通过重整校内校外资源,借助小升初就近入学等政策的契机,积极参与,获得重新洗牌的机会,乘势而上,提升学校加工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而对于优质校而言,面临的压力也不小。原有优势能否保持及提升,同时积极应对考试改革带来的新挑战,为学生全面优质发展提供服务,是这些学校必须解决的新问题。总之,无论什么学校,在新中考改革中,都需要充分理解政策产生的背景和未来社会的需求,积极应对,重新调整校内资源才能保证中考政策稳妥落地,真实发挥引导教育改革的积极作用。
王振江则表示,站在普通初中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政策导向绝对是一个利好,新增名额分配指标都投向一般初中校,从教育生态来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众多普通校都获得质量提升和优质发展机会,才能形成良性教育生态。同时设定名额分配最低录取分数线(500分),也将倒逼普通初中校尽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此次中考改革,表面上是考试科目和分值上的变化,本质上却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变革——由“取长补短”变为“扬长避短”,变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的最直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