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与“创新”驱动门头沟教育发展

2016-04-13 11:34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追赶”与“创新”驱动门头沟教育发展

2016年到2020年,是门头沟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动新兴产业转型,全面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和“首都西部综合服务中心”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贯彻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教育综合领域改革和国家、北京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深化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时期。门头沟区制定的“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规划,就是在上述大背景和条件下编制而成的,它指导着未来五年全区教育的发展与提升。在教育改革稳步推进,逐步进入“深水区”等一系列新常态的情况下,“十三五”期间,门头沟区教育应贯彻“追赶”与“创新”相平衡的发展战略,努力创出特色,实现弯道超车,全面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加强全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充分释放教育改革红利。

建设“京西教育高地”

形成三大优质教育系列

“京西教育高地”是基于首都西部丰厚的资源和独特环境,集教育理念、资源、人才、技术等为一体的独特的高质量教育集合体。“京西教育高地”应有八个方面的属性:它既是成就每一名学生、教师、优秀教育管理人才的教育高地,也是汇聚名师、优质课程、融入京西文化特色的教育高地,更是在全市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形成良好教育生态的教育高地。

“十三五”期间,门头沟区把建设“京西教育高地”作为发展总目标,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三个优质教育系列:引进区外优质资源,实施一体化管理,打造“京西系列”学校办学模式;与高校合作,实施教授办学,打造“京师系列”学校办学模式;提升大峪中学等本土优质资源品质,打造系列“山谷学校”。在教育优质均衡、体制机制创新、特色品牌培育、人才培育体系、教育开放水平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和高质量的飞跃,打造北京西部高质量的教育集合体。

四大发展战略

提升区域教育品质

“十三五”期间,门头沟区教育品质将依托四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得以提升。这些战略一是优质均衡,即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教育集群发展,依托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需要;二是体制创新,即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整体设计、分段实施、横纵贯通,深入推进教育理念、办学体制、管理机制、教育教学、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突破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障碍,激发提高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充分发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协同发展,即强化教育协同发展意识,加强政策引领与支持,促进区内学校间、区内学校与区外学校的校际间合作,促进区内学校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的深度合作,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和人才培养共同体;四是特色引领,即结合区域发展需要,依托区域生态山水独特资源,开发精品化的区域教育名片,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校外教育特色品牌。

七项重点工程 深入推进综合改革

围绕“十三五”期间的教育发展规划,门头沟区通过实施七项重点工程让其“落地”。这七项工程包括:

教育均衡工程。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支持深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教育联盟、校际联盟等改革试点工作,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积极探索以多种形式扩大和延伸优质教育资源。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保障农村教育发展需求。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以市教委批准建立的两个“北京市重点开放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京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高校和科研部门合作,改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门头沟区传统文化,着力平台、队伍、课程等领域建设,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

教育品牌工程。以“京西教育高地”建设理念为核心,围绕地方教育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名校长和名师培养等几项内容全力打造门头沟区教育品牌,全面提升门头沟区教育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干部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初中学科教师脱产轮岗培训。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学改革、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班级管理、教师信息技术与科研能力提升等系列课程的研修,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与高校合作,深入学校诊断指导,培养名优校长,提升校长专业素养和办学水平。

家校共育工程。从组织、机制和制度建设等各个层面密切家校合作,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家长的参与度,建立家校和谐关系,提升家长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育人共同体。

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工程。加快教育治理体系建设,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区域教育体制改革,实行管、办、评分离联动机制,形成政府管理、学校办学、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京西教育体制改革先试先行“高地”。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程。按照“疏解与承接、调整与转型、改革与发展、服务保障与协调推进相统一”的思路,主动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承接中心城区部分教育功能疏解,创生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实现职成教育区域一体化、对接和共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

□文/李永生(北京市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