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学校是义务教育的主力军,作为一所公办学校的校长,如何定位自己的教育对象,如何把党和政府对于百姓的关怀送到百姓的手中。这是作为一名公立学校的校长必须认真思考并予以具体实施的重要事情。
因此,我认为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才是公平的教育,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分校是北京市较早有寄宿制初中的学校,多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的发展积淀,确立了“办精致教育,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目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精致教育”理念引学校快速发展
十一中学分校校长贾长林认为,“精致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贵族教育”,“精致教育”是一种精细、精心、精美、精良的教育,应该是一切为学生考虑的教育。学校的一切着眼点要放在学生身上,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一切服从于学生的成长。
故此,学校在“精致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建设精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实施精细化、人文化管理,培养锻造精良的师资队伍,打造精品高效课堂,追求精湛的教育艺术,变革教育教学过程与方式方法,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生命价值的丰富性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一所学生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学校。
贾长林校长介绍,如标识牌、楼梯的英语单词、外墙的文化展示、学生活动专栏展示等,让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教室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科技活动室、实验室安排、宿舍、食堂的服务等,都着眼于为学生服务的基本理念。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理念鲜明,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以德论道,以智修身,以艺培智,以体强身。”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宣传,使得学生每时每刻受到了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成为学校亮丽的风景。
家长来到学校无比羡慕地说,“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太幸福了。”学生们说,“学校给我们创造了这样好的学习环境,我们一定努力学习,报答社会、报答学校。”
“第八节课”促学生全面成长
精致的教育更体现在精心设计的课程中,十一中学分校在国家课程以外,精心为学生打造了“第八节课”,内容涵盖机器人、电子制作、无线电测向定向、船模、航模、车模、头脑奥林匹克、课本剧、桥牌、英语棋、围棋、科幻画、油画、数独、管乐、合唱、民族舞蹈、体育舞蹈、多媒体制作、摄影摄像、工艺制作、踢毽、跳绳、篮球、田径、时事评论、心理健康、地学、天文等30多个门类。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在科技、艺术、体育方面学有所长,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新的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提高,都需要管理者重新审视我们的学校教育。走出去、请进来,变革我们的课程,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贾长林校长介绍,今年,学校请来一带一路建设者走进十一中学分校的课堂——将建设非洲埃塞俄比亚到吉布提铁路项目总经理陆海强请到学校给同学们讲课,通过建设者讲建设铁路的意义、工程情况、建设的艰难、非洲的逸闻趣事,使学生们了解了社会,树立了愿景。学校还请来了著名相声、评书演员王玥波先生到学校讲老北京的礼节,讲述老北京人如何接人待物,如何尊重他人。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德育教育,更是大大地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
同时学校还利用距离天坛近的优越条件,开设“世界文化遗产——天坛”的校本课程。同学们来到神乐署,了解礼乐文化,并在天坛建筑中开展数理化实践活动课;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国家大剧院,体会话剧、民乐的艺术理念。走进工厂、农村、大学、部队,在社会的大课堂中,感知、了解、体验,不断树立个人的发展愿景,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目标。
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第八节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堂”。现在,十一中学分校的校园里,“第八节课”已经成为学校的特色与品牌,成为了学校创新教育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