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无主副科教师之分
所有教师要教宽教活
此前网络上一则“我的体育课被占了”的帖子引发校长、教师和家长的反思。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师也有主副科之分,语数外等主科受到重视,副科小科的课时也常常被主科老师所占。
随着新中考方案的出台,这种现象将发生改变,小学中再无主副科教师之分,每门课、每位老师都很重要。“就目前来说,校长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帮助教师学习、理解新中考方案。教师明白了政策和方向,才知道往哪里下力气。”甄艳玲校长建议,校长要协助教师“吃透”新中考方案,特别是五、六年级的老师,才能真正发挥新中考方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了解了新方案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变’。然而许多教师不愿意接受改变。”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中学校长谢国平一语道破了阻碍教师发展的症结,“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限制,许多老师习惯常规,而不愿尝试改变。而新中考方案理念的落实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教师,并且要求教师要做到‘教宽教活’。”
如何教宽教活?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长刘春波介绍他的经验:“小学课堂要注重在实践中的学习。比如我们的四季课程,带领学生走进公园认识四季,发现四季。民族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带领学生‘摇元宵’‘猜谜语’‘包粽子’‘包饺子’,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与刘春波想法一致的还有灯市口小学校长滕亚杰,她认为小学要在活动中育人。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多种活动进行选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在灯市口小学,每周三都是自主日,这一天,所有教师不许留任何“作业”,放学后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这样做主要为了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有计划地做些事情,还能拉近亲子关系。”
据首师大附小、首师大附属玉泉学校校长宋继东介绍,首师大附小提出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本,在活动中强化品质与素养的同步成长,重视活动课程的设计,学校为学生设计了100个校内活动:竞赛活动、节日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七一小学也同样重视这样的体验活动,体验活动已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课程从内容设计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使得以往单个的、独立的、片断的各种活动有了清晰的育人目标。
“新中考方案背后的理念,倒逼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这是教师今后发展的方向。”校长刘春波表示。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建设课程
无论是新中考方案的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的变化,无不透露着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小学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来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也是必然趋势。“小学是为人生打底色阶段。”宋继东说,“小学要在‘慢’中帮助学生养成各种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就是小学阶段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在课程建设中,打破学科边界,融合学科和跨学科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真实世界的学习不是孤立的教育经验,它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生活体验。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以项目学习为主的主题学习,通过一个主题,多学科教师参与其中,研究一个问题。这其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还锻炼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宋继东用“礼物”一词来形容首师大附小的跨学科课程。“它如同多个镜头,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域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连接,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通过跨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在多个学科领域中探索。”宋继东说。首师大附小在跨学科教学中渗透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学科的内容和知识。
同样,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也正在积极做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构建。据校长刘春波介绍,学校的课程更加注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适切性,力求在课程重新构建、实施中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方面,学校加大阅读素养的提升,通过构建书香校园工程,引领学生阅读,在教师领读、家长伴读、学生自读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在甄艳玲看来,阅读素养的提升也很重要。她认为,小学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中最为关注的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