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工程”推进东城教育新发展

2016-05-04 13:29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四大工程”推进东城教育新发展

“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将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着力健全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全面增强教育服务供给能力;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建设东城区课程资源新地图,加快课程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全面落实“管办评”分离,探索学区、学院及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实施路径;以“教育+”的视野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宽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打造多元、包容、全要素对接的东城教育开放平台;大力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努力改善学生在校就餐质量,努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亮点一:“学院制”新改革

促进资源深度融合

在“十三五”期间,东城区将通过以下举措推进“学院制”改革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青少年学院“1+4+8+x”的管理体系;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制度规范;建立青少年学院学籍管理制度及学业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学院制学习管理制度;开展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供给方式的探索与研究。

2.建立学院制课程体系建设工作机制。健全课程开发、管理、实施、评价相互衔接贯通、科学有序、顺畅运行的管理机制;构建东城区学院制地方课程体系;建立学院课程认证体系及课程申报制度;实施青少年学院学期课程计划,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课表;建立学院课程评价与质量监控体系。

3.建立学院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制《东城区学生个性成长手册》,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记录体系,研究人才培养规律,形成区级精准教育服务。

通过学院制改革,东城教育在实施课程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实现课程供给优化、整合,突破学生成长的资源、时空边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一张个性化课表,实现校内走班,区域内走课,校内外学习内容有机融合。

亮点二:“区管校聘”新机制

优化教育人才队伍

通过“打造一个平台,三个实施阶段,七个保障机制和八种交流模式”,逐步建立“区管校聘”管理体制,形成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工作机制。

1.打造一个平台。即打造学区制管理平台,这是我区自2003年起实施的,针对优质教育资源较多但分布不均衡的状况,提出的一个重要教育改革举措,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2014年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实现了区制的改革目标。

2.建立“区管校用”管理模式的三个阶段。由“学校人”向“盟贯带”办学联合体人转变;由“盟贯带”办学联合体人向“学区人”转变;由“学区人”向“系统人”转变。

3.建立全面实施干部教师轮岗交流的七个工作机制。建立干部教师的准入退出机制;建立干部教师的培养成长机制;建立骨干教师的激励成长机制;建立干部教师的轮岗交流机制;建立干部教师的选拔使用机制;建立干部教师的评价奖励机制;建立干部轮岗交流的政策保障机制。

4.建立全面实施干部教师轮岗交流的八种模式。机关与学校之间干部双向交流轮岗方式;教育研修机构与学校骨干教师双向交流轮岗;深度联盟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九年一贯制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优质教育资源带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学区培养基地教师交流轮岗;城乡一体化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建立更广泛、更灵活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周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