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晓冉,2005年毕业于丰台二中,2009年——2012年任教于丰台区东铁营第二中学。在一代代二中人精神的感召下,出于对母校深深的热爱和眷恋,我于2012年调入丰台二中工作,任初中部的数学教师至今。在二中严彩莉执行校长的悉心培养和指导下,我坚定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在教育和教学上我都竭尽全力,学习、积累、提升,让自己全面发展,成为了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工作以来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工作的事迹汇报。
春风化雨,文化育人
作为一名教师,与每一个孩子相守,将我们的生命紧紧地编织在一起,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们驯养着彼此,丰盈着彼此的生命。与此同时,基于自己一直以来的带班经验,我进行了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创新。
在学校文化的引领下,我执着于自己的教育理念:润泽每一个与我相逢的生命。于是,我守护着一间小小的教室,守护着属于我们的生命课程:生日课程、节气课程、期末叙事。每个孩子的生日,我都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他们送上生日的祝福,如:生日诗、送礼物、生日信等形式。每个孩子在这个像家一样温馨的集体中,都能够感受到深深的爱和温暖。每个节气,我都秉承着学校的文化,给孩子们普及节气的知识和背后的意义。同时,每年期末,我都会认真地准备期末叙事和颁奖典礼,带着学生们回顾一个学期以来的生活和学习,细数收获和失败。
我坚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我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随时与家长们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每个月我都会给家长写一封信,详细地将班级中本月度的收获与感动与家长们分享。每当孩子们出现一些问题,我都会第一时间与家长们取得联系,家校联合,细心地呵护每个孩子的心灵,守望他们的成长。
在丰台二中浓郁的学术氛围的影响下,我爱上阅读和研究,学习了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作为学校中的青年新秀,在校领导的举荐下,我于2015年3月至12月参加了北京市中学骨干班主任研修班的学习,学习了大量的带班经验。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在我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下,我在班主任工作上,不仅仅收获了理论层面的方法,而且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我所带的班级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的毕业生,有70%的学生被高中示范校录取,在全区名列前茅。
我自己也获得了2015年丰台区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同时,2015年10月,我在北京市进行主题班会《青春派——田园的故事》的展示,以话剧代替班会的创新形式,让观摩的老师们交口称赞。我撰写的《风物长宜放眼量》和《生以啜芳华,行而沐春光》也被评为优秀成果奖。2016年6月,我撰写的德育论文《羞答答的盛开》获得区论文评比二等奖。论文《你就是那朵百合》发表于2016年5月的《班主任杂志》。2015年6月我撰写的《相信,你终将到达》,也被评为“我的评价故事”三等奖。
虽然,我还很年轻,但是在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会持续保持着这份热忱,且行且歌,不断地在工作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登高望远,筑理想课堂
我在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大胆地尝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5年4月,我承担了丰台区中考复习专题研究课《新定义问题解题思路的探究》,引起了全区初三老师的共鸣和再思考。课后,本节课被推选到北京市参加了北京市初三复习课课例评比,取得了北京市一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9—11月,我参加了丰台区第六届师慧杯的复赛和决赛。在学校和领导高度重视和竭力提供帮助下,我全力以赴,通过了重重考验,我最终在6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2016年3月,我再次被教研员老师推荐,上一节中考研讨会的研究课《细分知识要素,探究综合题的解题思路》。这节课,邀请了北京市数学教研员康杰老师进行指导。我在课前进行了积极的准备,最终,付出得到了回报。我在中考研讨会上,将这节在认知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课精彩地呈现给了全区的老师们和北京市以及其他区的教研员。此后,这节课被推选到北京市,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评比,并成功入围到决赛,进行北京市一、二等奖的角逐。
在积极参与了各个市、区级比赛和公开课这类活动的同时,我也积极地进行了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同时,我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获市、区级奖励。由于乐于研究,乐于学习,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在2015年和2016年北京市中考中取得了全优的好成绩,在丰台区名列前茅。
拓宽视野,不断修行
为了让自己能够拥有更宽广的教育视野,我在不断地进行着学习和研究。先后参与学校课题《三级任务清单教学实验》以及丰台区课题《支架式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为了课题上了12节校内公开课,为课题的进行做出了贡献。
阅读带给人智慧和快乐,它不断地提升着我的教育素养。四年来,我先后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弗莱登塔尔的《数学教学的目的》、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维果斯基的《思维与语言》以及伯利亚的《怎样解题》等大量的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书籍。在此过程中,我本人在教学理念的改变与更新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孩子们也迷恋上我的课堂,深深受益。
以上,就是我在教育、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一系列尝试,要感谢我的母校,它用它的精神和文化,引导我走过最美好的青春岁月;也是它,给我一个大大的平台,让我可以用热情和爱来书写美好的故事。教育生活就是一场修行,我相信,在路上,用热情和爱去浇灌心中的那片梦田,前方总会有鲜花和沃野。在路上,以一种坚忍不拔的姿态,去迎接一场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