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折射家长教育焦虑 优先发展儿童教育需补均衡短板(2)

2016-11-23 08:23 未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学而思"折射家长教育焦虑 优先发展儿童教育需补均衡短板

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疯狂场面突出反映了当前中产阶级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焦虑。更深层次揭露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硬件均衡有体现 软件均衡还差很多

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国务院2012年曾发布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95%。

教育部教育督导团办公室主任何秀超表示,中国教育发展距离上述目标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布局不合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学校管理水平和资源使用率低等方面。

而在城市,高价学区房屡屡见报端,择校热高温不减。北京等地推出合理划片、对口入学、阳光招生等举措缓解择校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效凸显。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对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5年来民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普遍提升,且除个别城市外,增幅都在10%以上。

除此之外,跟随务工的父母来到城市的农村孩子,也有望得到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多个省市出台政策通过建立全纳体系、关爱体系、同城待遇、扩大免费范围等措施保障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贫困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受教育权,也已成为缩小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一定的体现。但是教育均衡包括硬件均衡和软件均衡。软件方面包括老师的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刘胡权说。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也表示,质量的差距远远大于硬件的差距,大规模大幅度地改造薄弱学校,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当务之急。所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公共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品质非常重要的。

刘胡权分析称,由于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元化,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独生子女等多样的群体给老师的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而老师的教育方式还是之前教育方式,很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会引发家长的焦虑。

“家长没有那么多精力照顾孩子,学校教育又难以承受太多的东西。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导致孩子的学业压力依旧比较大,由此引发孩子心理健康、厌学、厌世等问题。”刘胡权说。

这些年校园暴力愈演愈烈、欺凌事件时有发生,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凸显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前不久,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刘胡权指出,儿童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合力一直没有形成,分散用力,导致孩子的健康成长面临很多的隐患。

朱永新也认为,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完全的生态,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紧密配合,父母亲真正理解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生活,这个时候教育才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杨佩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