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折射家长教育焦虑 优先发展儿童教育需补均衡短板(3)

2016-11-23 08:23 未来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学而思"折射家长教育焦虑 优先发展儿童教育需补均衡短板

以学而思为代表的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疯狂场面突出反映了当前中产阶级家庭中对子女教育的焦虑。更深层次揭露了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以核心素养为纲 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

面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加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未来几年的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纲要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从儿童教育抓起,必须补齐教育均衡的短板。李克强总理说,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日子再紧也不能紧教育、苦孩子。要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向中西部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倾斜,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继续扩大重点大学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规模,尽最大努力推动教育公平。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曾表示,中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包括教育发展和服务供给在内,都需要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来加快解决。

刘胡权认为,接下来要以高考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各个阶段的教育的改革。在义务教育方面,需要从提高孩子综合素养入手做一些改革和尝试。而不仅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加强儿童综合素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共识。今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定义了“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认为,有研究指出,决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学校能否帮其培养一系列性格特质,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责任心、勇气以及自信心”。但我国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问题,影响了行动实施。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以核心素养为纲,从整体推动教育环节深层次改革。

朱永新表示,“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目前,教育部门和不少学校已经开始核心素养实施路径探索。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介绍,未来核心素养将体现在高考改革中。朱永新认为,核心素养的有效推进,离不开政府政策引导和社会教育创新。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杨佩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