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毕业新生写简历千万不能犯的错误
粗心:像是在简历中有错字这样的失误,不仅会让雇主觉得你不认真,不珍惜这个求职机会,甚至会认为你是个不重视细节和品质的人。
太长:刚毕业的学生简历的篇幅只要一页就够了,有工作经验的也尽量把简历控制在2-3页。
太多没有根据的自夸,少用形容词,多用数据:不要在简历中太频繁地使用形容词,像是勤奋丶负责丶向上丶有团队精神之类的;应该要多用数据,例如业绩丶用户数丶节省成本丶市场占有率等等。
没有针对性:求职者必须要根据每个招聘的公司与职位来个性化你的简历和CoverLetter(见下),求职前务必认真研究过你所欲应徵的职位描述,和这个职位无关的不要写,有关的要好好写。
不诚信的内容:比如在简历中谈及前份工作看起来可能触及机密的事项,或者过分邀功丶夸大,像是把团队成果当成自己的。
重点没放在最前面:要知道,一位人事经理可能就只会花个20秒内扫一下你的简历,所以一定要让他在20秒内看到你想表达的最重要讯息。
太死板:千万不要让简历变成枯燥乏味的文件。简历不仅是显示了你的经验和技能,也展现了你的个性。在简历中可以适度的表现出自己在专业领域上的博学,但内容是要能引起对方兴趣的。
小心:面试太完美也可能会失败的原因
陆小曼系应届毕业生,她在找工作前与其他同学一样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看就业指导方面的书籍、经常上网了解招聘信息、听就业辅助讲座等。她认为应聘信很重要,是自己的一张“名片”,于是,尽其所能地包装自己的应聘简历,如制作封面、学校介绍、专业介绍、课目成绩、老师评价、勤工俭学经历等,同时复印自己的奖励证书、装订成厚厚的一本简历资料。
她想她的个人简历应该是个“品牌”级的,面试的应答都能倒背如流,整个求职过程简直是“无懈可击”,但为什么好企业就是不垂青于她呢?为此陆小曼小姐很烦恼。
分析:
包装的类同化
其实很多大学生的应聘简历都是与陆小曼的相仿的,作为一个企业的人事经理,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他们不可能会把你的应聘简历从头到尾看完,只能有选择地看,何况时间一长、眼睛就累,看看一厚叠的应聘信、注意力很难集中,并且认为都差不多,很难让人事经理能有愉快的认同你(简历)的感觉。
夸张及水份
作为一个大学生,本身的工作经验就缺乏,而偏偏在简历里表明自己如何如何能干,勤工俭学时做过那些那些工作,自信过头反而给人感觉夸张、有水份,用人单位主要用是你的“明天”,而不是“昨天”。
面试的技巧是相对而言的
人人都懂的东西就不是技巧,而是注意事项或是规则,你在书上或与人交谈时取得的“技巧”,人家也在用,人人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太程式化反而给人感觉平淡无味,表现不出色。
坦诚在乎
这不是每个人都学得来的,因为这是来自于内心的情感、表现,企业与个人的沟通,坦诚容易缩短心灵间的距离,在乎让人感到你的用心、动机、以后的稳定性等。
了解资讯
在做准备工作时,要考虑企业的需求、你的竞争对手、你是不是最适合企业而不是你是最优秀的。
简历不能统一化
不同的企业对岗位的要求也是不尽一样的,因此设计简历时要注意“个性化”,针对具体的单位具体的岗位而度身定制。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智联招聘网 中国教育在线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