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教学” 将人大附课程 送入乡村中学

2016-12-14 16:28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双师教学”项目可以有效提升该地区教育质量,帮助该地区的青少年通过受教育的方式实现脱贫,实现以教育消除贫困的目标。这是日前“双师教学”项目评估报告发布会公布的结果。

“双师教学”项目是由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同发起的基于互联网的长期陪伴式的新型教师培训模式。从2013年秋季学期起,“双师教学”通过互联网每日把人大附中初中数学的优质教学资源送到全国贫困地区的上百所乡村中学。

作为国内慕课教育的先行者,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博士介绍道,双师教学模式实践之初面临着三大核心问题,即农村学生对城市课堂内容的适应问题、对双师教学模式的适应问题以及当地老师面临的教学压力问题,这些问题都在项目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基于学生的实际条件,各地教师有选择地利用人大附中课程资源、灵活调整课堂教学,使得学生逐渐适应了双师教学模式,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而本地教师虽然承受了较大的教学压力,但也在持续系统地学习人大附中教师教学视频的过程中获得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上的提升,从而有了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针对双师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汤敏博士表示,“双师教学”项目会继续发挥其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在深化学校教育领域实践、积极与教育企业跨界合作的同时,还会将双师教学模式推广至乡村农民电商教育培训和城市农民工职业培训领域,让“双师教学”项目从学校教育走向终身教育,拓展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内涵。

作为双师教学模式的引领者,友成基金会不断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与企业界跨界合作,持续探索乡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12月12日,友成基金会还与爱学堂共同推动“乡村教育创新计划”,结合双方在乡村教育和教育信息化领域的资源优势与实践经验,结合双师教学模式和精品微课资源,为乡村学校的老师们带去更好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为学生们带去更好的互联网教育体验。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