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当口 许自己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

2016-12-22 09:09 news.cn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毕业当口,许自己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

图①:肖钰珊在校园中留影。

图②:童谣介绍创业团队设计的产品。

图③:王硕在业务学习中。

图④:胡阳欣在范德堡大学法学院留影。

图⑤:余沐曦在工作中。

日前,教育部发布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795万,较今年增加30万。

一面是依然不可盲目乐观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一面是持续增长的毕业生数量,接下来的半年,对于即将走入社会的795万大学生来说,注定是一段不小的挑战。

是在严峻形势面前悲观叹气,还是在人生这样一个路口,创造更广阔的可能性,为人生许一个热气腾腾的未来?这些大学生的故事能带给我们启发。

——编 者

大连理工大学国防毕业生王硕——

“携笔从戎立壮志,精文尚武塑军魂”

2012级国防毕业生王硕,带有一股铁骨铮铮的硬气,这是四年国防生经历赋予他的气质。

“从小就有从军的想法,那时只是觉得军人很帅,后来长大了渐渐懂得了责任与使命,更坚定了从军的念想。” 王硕,一腔热血只为一圆报国梦。

身为国防生,王硕和其他同学一样进行正常的本科学习。唯一不同的是,他需要服从准军事化的管理。每天清晨6点起床,集合进行例会早操;晚上8点后进行体能锻炼,绕着学校跑5公里,10点前熄灯就寝;不能睡懒觉,也不许熬夜;屋子里不能有杂物,被子要叠成豆腐块,床下的鞋不能超过3双……这样的准军事化管理生活,伴随了王硕整整4年。

转眼面临毕业,王硕所学的专业算是热门专业,一到毕业季各大用人单位抢着要人,然而却无人动摇他投身军营的壮志。6月,王硕和他的同学怀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踏进了军营。

让王硕记忆颇深的是刚进部队不久后的一次红蓝对抗演练,在这次红蓝对抗中成绩以每队的最后一名为准,所以任何成员都不能掉队。全程10公里的对抗拉练环境极其艰苦,飞起的尘土挡住视线,泥泞的脏水没过膝盖,战友们互相扶持,一起坚持到终点。“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演习为战不为看,也是第一次体会到军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精诚合作。这种不抛弃与不放弃的信念,让我受到了庄重的洗礼和磨炼。”

携笔从戎立壮志,精文尚武塑军魂。现代化战争仅有人和信念不够,要有高科技和信息化技术来武装军队,才能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这是众多如王硕一般的国防学子,以高分考入重点大学却放弃了地方上令人羡慕的工作岗位的原因。(本文主人公为化名)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