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范德堡大学法学院毕业生胡阳欣——
“中国走向世界的道路上,有我们”
胡阳欣,美国范德堡大学法学院2016届毕业生,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2011级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准备回国就业。
出国读书,对于胡阳欣来说,体验不一样的文化生活、开阔眼界、历练人生是最大的原动力。当然,为自己在将来找工作的过程中增添更多的筹码,也是很现实的考量。
在国外学习期间,小胡体会到了同国内完全不同的辛酸与压力。“出国以后一切从头学起。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美国属判例法系,课下老师会布置大量的案例自学,下次课就会直接讲,如果不认真读懂,很难跟上快节奏的学习。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言也是学习的障碍关,胡阳欣回忆,“最长的一次考试长达9个小时”。
一年的打拼,胡阳欣拿到了全“A”的成绩单,今年7月还顺利通过了纽约州的律师资格考试。但是,胡阳欣很清楚,回到祖国,是她未来的方向。
在国外读书期间,小胡和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一直在关注着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在为祖国日益强盛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发现,随着祖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许多企业会面临同其他国家的合同与法务方面的纠纷,但由于我们国家相关人才储备不足,每每遇到类似纠纷,国内企业只能高薪聘请国外的律师来承办,付了高额的报酬不说,结果也往往并不理想。
于是,今年6月,毕业前夕,胡阳欣郑重决定,回国做一名从事涉外法律事务的律师。利用自己在法律和国际交往方面的所长,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帮助中国在国际舞台更好发声,是她和许多中国留学生的共同心愿。
安阳师范学院2016届毕业生余沐曦——
“职位有高低,价值并无大小”
余沐曦是安阳师范学院金融学专业2016届毕业生。通过河南省“三支一扶”计划的选拔,11月,作为“支农”一员,来到河南信阳的彭家湾乡。
“三支一扶”计划,是指大学生毕业后到乡镇基层从事为期两年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这项计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每5年一轮,迄今已经有27万多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服务基层,在广袤的田野上挥洒青春和汗水。
“基层事情比较多,一个人往往需要负责多个岗位的工作”,余沐曦介绍。他目前同时在乡里的统计站和党建办公室工作,农业普查、党建、撰写文稿……彭家湾乡8个村支部和1个居委会,事情林林总总。这几天经常要加班到凌晨。
“感觉挺好的,以最短的时间了解中国最广大的农村基层,看起来工作琐碎繁杂,实际上非常锻炼人。不仅提升了与人交往、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更成熟稳健。这才一个月,我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觉得我长大了,视野更开阔,做事也更务实。” 余沐曦说。
参与“三支一扶”计划期间,余沐曦没有工资,每月的全部收入就是国家的1850元补助。看到身边不少同学“雄心勃勃”地去挣钱,余沐曦很淡然,“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不同,实现人生价值方式也不同,能让自己快乐、充实,有价值、有意义就好。”
“三支一扶”的服务时间是两年。关于两年后的未来,余沐曦并不焦虑,“用两年的时间,用双脚丈量祖国最广袤的基层大地,胸中有祖国,胸中有丘壑,到哪儿都会实现青春价值。”(本文由赵婀娜、虎穆村、董玉琴、吕端、张润芝、季佳歆采访整理)
记者点评
有一句话,一度在大学生中很流行“人生如一个热馒头,要活得热气腾腾”。听来俗朴,细想却很有味道。
读到一本不错的书,便逮谁跟谁推荐,不时地“嘚瑟”几句书中的句子,这是爱书人的热气腾腾;得知有个世界知名的交响乐团到邻城演出,“打”个火车也得去,这是爱音乐人的热气腾腾……
那青年人该如何让自己的青春、人生变得热气腾腾?
当下,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人数多,形势严峻复杂,这看起来是劣势,但换个角度想,有挑战,才会锤炼出更有分量的青春。与其自艾自怜,不如抬起头,以乐观的心态和扎实的努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
来吧,青年,人生的选择有很多种,别让青春暮气沉沉,学着用实际行动让人生变得朝气蓬勃、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