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教育> 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出炉 很羡慕?从这些做起开发孩子科学潜力(2)

2018-01-09 14:34 千龙网

 学科学从何时开始?

先来看看,发达国家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科学?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将科学列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学习。美国和欧洲国家格外重视中小学的科学教育。

比如奥巴马,就为推动科学教育做出了很多积极努力,2009年他就任美国总统后,颁布有关法案,并拨款大力资助科学教育,2012年又承诺在未来10年内再培养10万名科学教师。所以美国现在几乎每所中小学校都会设置科学课程,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

你知道嘛!儿童从3岁开始就可以利用感官进行探索,并尝试构建自己的知识,开始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去思考,科学可以解决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儿童通过观察、操作、实验、发现,可以学到关于周围时间的很多知识。从三岁开始,儿童对世界的好奇不断发展,如果得到科学教育的帮助,这种探索精神将持续一生。越早的进行科学教育,对于儿童的影响越大,为孩子以后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家长如何开发孩子科学潜力

“妈妈,我长大要当一个大科学家!”、“我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很多孩子小时候经常把当科学家的梦想挂在嘴边?可是绝大多数想成为科学家的孩子,长大后却从事了其它各种各样的职业,真的成为了“大科学家”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呢?

因为科学家往往不是长大后轻松一努力就可以达成的职业,而是需要从小就在学校、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培养出各种从事科学研究所具备的能力,并且利用这些能力,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最终走入科学的圣殿。

不久前,北京市教委市财政局下发《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管理办法》,要求七、八年级(即初一、初二年级)学生每学期应参加5次开放科学活动,按任务单要求完成1次活动计1分,2学年累计应参加20次活动,满分为20分。学生参加活动累计分数,中考时计入物理、生物(化学)科目原始成绩。

你知道吗?短期上科学课,让孩子对课程兴趣高昂、乐此不疲,能明显提高孩子的兴趣、自信心与成就感;长期上科学课的话,可以为孩子以后学习相应学科知识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增强孩子未来的综合竞争力。 此外,科学课对孩子还有这些好处: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增强、容易获得成就感、了解丰富的科学知识、探究精神地培养、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做事更有条理、培养了细心和耐心、更喜欢研究与发明、专注力增强、培养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更加主动。

那么,家长们应该从哪入手,开发孩子的科学潜力:

1.思维能力

孩子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的脑袋里是如何思考这件事的?这些就是思维能力的体现。

科学家从事的工作是发现新知、验证已知,也就是说,他们从事的工作对于创造性要求很高,而孩子只有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逻辑性的思考,才能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

有的孩子,看到天上下雨了就会去想:为什么会下雨呢?为什么雨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呢?为什么下雨的时候要打伞呢?为什么总是在夏天下雨呢?……孩子问出这些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他的思维能力在发挥作用的时候。

所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通过不断地提问启发他对周围不熟悉的事物产生疑问,以此来锻炼孩子对待事物的思考方式和思考习惯,让他学会对事物刨根问底。

2.观察能力

绝大多数的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对许多事物都充满好奇,但是一般家长,要么对孩子的“好奇”置之不理,要么对孩子不断地发问失去耐心,结果,孩子的好奇心随着家长的负面反馈就慢慢消失了。

其实,孩子产生好奇心,恰恰说明孩子正在观察这个世界,因为他在观察中产生疑问,才会不断通过发问寻求答案。

只是绝大多数人长大后,好奇心和观察能力都消失了。但科学家却不一样,观察能力和好奇心是他们赖以产生新发现,展开新课题的基础。因此,孩子有没有成为科学家的潜质,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他的小时候的观察能力,有没有被好好地呵护和培养。

观察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保护孩子每一次细致入微的观察结果;需要家长学会引导孩子自己去找寻问题的答案;需要家长及时肯定,时时帮助,让孩子从观察中得到收获,然后将观察的热情不断延续。

3.动手能力

这一点能力,自然不需多说,科学家是一个不断与实验打交道的职业。

他们需要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假设或者不断修改实验,最终得出合理的结果,这一切,都离不开动手能力。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培养出一个未来的科学家,就要让孩子从小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关键有以下两点:家长鼓励孩子多动手,多尝试,让孩子在动手实验中得到乐趣,从而让孩子爱上动手;要鼓励孩子通过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找到答案,这样孩子在动手中学会了新知识,才会更加愿意动手。

责任编辑:于淼(QL001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