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0一中学高二(3)褚逸芊:《我的刘青老师》

2016-07-18 11:4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当作幻光,谁就坠入了无底的苦海。——臧克家”

这句话放映在教室的显示屏上,旁边站着一个体态丰腴、神情和蔼的女老师,她的眼镜下是一双闪光的眼睛,眼神里既有着宽和友善的温暖,又有着洞悉人心的通透。我想,这应是一位带班经验极其丰富、阅人无数的有智慧的老师。

那是刘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看到这句话,我感觉有几层深意:一是如果把不值得追求的理想当作了奋斗的目标,那将会庸碌无为,落入世俗的泥淖,不可自拔;二是如果不对理想付与应有的重视,也不努力地朝理想奋斗,那将会一事无成;三是如果用消极或盲目乐观的眼光看待朝理想奋斗中必须付出的努力,那么将陷入无尽的抱怨与烦恼的死循环。刘老师用一句名言,正式带我们走进语文广阔的世界。她作为这个班的大家长,用语文独特的方式,教导我们要努力学习,用心生活。

享受文学吧,你的灵魂与生命需要滋养

刘老师的语文课内容,有课文的研习,也有课外读书的汇报。

我曾经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学生,所以基本上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名著只是泛泛了解大意和常识,并没有仔细阅读过。刘老师在不同的时期,为我们制定了不同的读书主题:在经典名著的主题下,我阅读了《岛》,同时也对同一作者的另外两本作品《回归》和《线》产生了兴趣,一并阅读,书中渗透的关于人性的主题和作者“真情不朽”的信念,无比震撼;我用心灵接触了《小王子》,与孩提时代如看漫画般浏览不同,脑海突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灵思,读罢,不舍释卷;读完《家》,我又将《春》与《秋》看遍;我拿出从未感受到的勇气捧起了厚厚的《巴黎圣母院》,认真审视柴静在《看见》中提到的那些社会问题的案例,虔诚地翻开《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欣赏到《莎士比亚戏剧》和《飞鸟集》,再将《平凡的世界》和《瓦尔登湖》放在床头……

在人格品质的塑造上,刘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她引领我们开启了人物传记的大门。我与季羡林对话,看到他的坚守;当奥里娅娜`法拉奇的全程摄影师,惊叹于她的勇敢与果断;与乔布斯对坐冥想,凝视着双目失明的伽利略依然坚持研究的背影,约苏东坡一起泛舟饮酒,赏菊品茗……

久而久之,我也养成了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平时,我主动阅读龙应台、林清玄、毕淑敏、梁衡、余秋雨、刘墉等等作家的散文,主动模仿他们的写作方式与语言风格。我如一个饥寒交迫、腹内空空的旅人,突然看到了篝火和面包,那样地激动与渴望。刘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极大地扩展了我的阅读量,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增强了我对文学的感觉,给我机会以充实我的内心世界,让我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力量——有目标地塑造我自己。这是她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给我最好的教导。

诗意地生活,永远不用管你身在何方

刘老师留的语文作业与曾经我的任何语文老师都不同,它很复杂,做的时候让我们绞尽脑汁,却成功地勾起了我们对“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兴趣。写完了上交,老师将大家的“大作”全部打印出来下发,看到同学们或哲思缤纷、或文笔精炼、或新颖有趣的作业,我时而如醍醐灌顶,时而赞叹不已,时而捧腹大笑,看到自己的作品,成就感瞬间爆棚,对下一篇作业跃跃欲试。学完了《项羽之死》,刘老师让我们为项羽写一首诗,写一篇小文谈谈我们心中的项羽,让我们面对极具争议的人物主动表达观点,而不是不经思考就看着别人笔下的评论盲目点头;学完了《大铁椎传》,老师让我们任选班里的老师和同学,创作一篇《XXX传》,增进了同学的感情,也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学完了《归去来兮辞》,我们就要上交一篇《我看陶渊明》的散文,给我们一种畅所欲言品评人物的轻松快意,同时也让我们经历一个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审视和深入感悟的过程;学完《苏武传》,我们就要给苏武写一篇颁奖词,好像有一种时空交错的奇妙感觉;学完了《滕王阁序》,恰逢十月金秋,刘老师竟抽出时间带我们游圆明园,让我们感受秋色的清与绚的同时,完成思维含量极高的《滕王阁序》仿写……

刘老师的目光,也绝不是仅限于此:小到清明端午的节日,大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她从不忘记时常让我们对着自然与人文的美景抒发感情,“赋诗一首”,就是班级、学校举办活动,也会让大家通过写诗和对联来提升文字组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让我们用心感受生活,记录生活,用诗的语言阐释生活和自己。

刘老师还会利用放学的时间,带领我们大部队去首都剧场看人艺的话剧,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话剧的知识,在我惭愧自己目光短浅见识太少之余,我也由衷地感到幸运。刘老师带我进入了一个文学与艺术的世界,我瞪大眼睛在里面遨游,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要“诗意地生活”,随时随地能够发现身边的美,享受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告诉我,无论处在怎样令人绝望的境地,都要看到世界的真诚而不是恶意,看到生活的希望和明天的美好。

真心待人吧,爱和感恩你都不能忘

刘老师有一颗博爱慈和的心,她用这颗心对待她的每个学生,无论是鼓励还是提醒,无论是不吝称赞还是严厉批评,我们都知道,她的一切言行,都是替我们着想的。

去年年底,学校举办“一二`九”歌咏比赛,我作为文艺委员,是班级文艺活动的组织者,也担任班级的钢琴伴奏。排练刚开始,我精神一直紧绷着组织排练、安排后勤的事务,天冷,排练结束回家的时候通常已经很晚了,一个没注意,就得了重感冒。有一天早读,刘老师踱着步路过我的座位,一眼看到我桌上堆成“小山”的鼻涕纸,她立刻看着我问道:“是不是感冒了啊?”我一愣,“嗯”了一声,鼻音浓得化不开。谁知她接着说:“我正好昨天去医院抓了点感冒发烧的药,一会儿我先给你拿过来。”我想着她应也是身体有恙,忙推托道:“老师,没事,没事,我快好了,不用您费心了,您还得吃呢!”她说:“没事我还有呢,昨天了一盒,我又吃不了几袋。”我心中一暖,忙道了几声谢,目送她踱远。待下课去上操回来,我发现我零乱的书堆上四平八稳地放着一盒清开灵,我拿起那个长方形的盒子,看到里面几乎装满的小袋清开灵,我数了数,我手上的就有20袋,老师居然只拿出4袋,将这一盒药里的绝大部分都送给了我。摩挲着浅绿色长方形的纸盒,我鼻梁一酸,分明感受到了老师给的热气腾腾的关爱和被老师关爱的幸福。

刘老师的关爱笼罩在我周身,给了我莫大的动力,“一二`九”在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在初赛和决赛的胜利夺冠中圆满结束,刘老师的笑容竟比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灿烂,在同学欢乐地打趣下,立即自己信笔拈来,“赋诗一首”,将所有在此次表演中表现突出的同学的名字都写进了诗里,她由衷的欣慰与开怀不言而喻。当晚,还没等盛装换下,整个朋友圈就被我们3班的同学们拍的图片与激动写下的感悟席卷,图片大同小异,感悟却长长短短,每一句都是满满的感动。当大家都安静下来,进入了梦乡,凌晨两三点,刘老师将所有朋友圈的感悟逐一点赞评论,并截了图,分享自己的喜悦。当第二天清晨看到刘老师令人鼓舞的评论,看到她丝毫不见熬夜的痕迹,春风满面地走进教室,我们似乎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最感动的回馈。

去年6月,我们的高一将结束的时候,刘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给老师同学和各自的家长写颁奖词。我只当是对这一年的一个总结和收尾。周四的一节班会课,我们回顾了一整年高一生活。大家看到前后左右的同学或是好友为自己写的颁奖词,欢乐之余,感到了有他们陪伴的美好,与伙伴之间互相了解的默契。刘老师用大红的彩纸将每个人写给父母的颁奖词逐篇排版打印,由同学们交给自己的父母。当我的父母开心地将颁奖词念出来的时候,我看着他们,想起那些亲手写下的感谢的话,我背过身去,眼泪冲开了闸门,怎么也止不住。我也终于明白了,刘老师的用意,是让我们想着要感恩,无论是对父母,对同学,还是对任何曾经对自己好的人。

她爱我们,她也教我们爱,教我们感恩,告诉我,爱和感恩,让心柔软却不绵软,是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事。

我爱刘老师,她给我的帮助,默默之中给我的启发与教导,比任何曾经的一位恩师都多,我感激她对我所有的关爱与引导,所有的鼓励与扶持,所有的提点与敲打。我喜欢叫她“刘妈”,因为她的爱是博大的,如一位母亲,无私地爱着自己的孩子。也正是这样的爱,能让我满怀感恩,幸福地走过高中的岁月,勇敢地面对未知的生活。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