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院丰台实验小学四(1)班刘晴:读《长征故事“一袋干粮”》有感

2016-08-26 14:47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这个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红军长征的时候。

有个13岁的女孩叫小兰,因她的父母都被地主逼死,她受不了地主的打骂,参加了红军。在部队里,小兰负责照顾伤员。

红军过草地时,经过一个无人的村庄,小兰在一个大个子红军的帮助下,也弄到了够她走出草地的粮食。第二天早晨,红军在行进的途中,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河,河面上有一座用树干临时搭起的桥,桥下河水十分湍急。小兰小心地扶着伤员过桥,谁知刚走到桥中间,那个伤员突然咳嗽起来,小兰连忙使劲扶住了伤员,而她肩上的米袋却掉进了河里。小兰不想连累大家,就没有把丢粮事说出来。她没有了粮食,只好煮野草吃。这样过了好几天,小兰的身体支撑不住了。有一天,她饿得晕倒在草地上,等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被身体也很虚弱的看护长背着。晚上,小兰又躲在一旁煮野草吃。这时,看护长走过来,小兰赶紧用手捂住瓷缸,不让看护长看。看护长趁小兰没注意时,还是把小兰的瓷缸抢了过来。看见小兰在瓷缸里煮的野菜、野草。经过看护长的再三追问,小兰流着眼泪,把丢粮的事告诉了看护长。就这样,从看护长报告首长后,小兰丢粮的事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大家都你一把,我一把地把米往小兰的米袋里装,小兰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同志们还告诉小兰:大家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一夜,小兰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在地主手里,我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只要具有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够战胜。同时,让我明白了浪费粮食是可耻的,也深刻的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现在吃的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颗颗汗水。我们可以想象出农民伯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举着锄头,挥汗如雨的画面;每一锄头落地,那沉闷的声音,都是那样震撼人心。只有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才能有秋天收获的喜悦。

现在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有谁知道,在西北贫脊的土地上、西南的深山里还有多少人家整天以玉米糊糊当饭吃;那里还有很多上不起学的孩子,甚至赶一次集,只能用10元钱……而我们生长在新时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有什么理由浪费资源,不好好学习呢?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