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跟娃“谈钱”别伤感情(3)

2015-09-17 15:21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对“无限索取”型孩子说不

edu_lsj20150917-005 

典型特征:这类孩子一出门就向父母索要东西,包括玩具、食品各种类型,而受到拒绝则大哭大闹。

引导策略:父母要抗拒“无法拒绝孩子”的心理,坚决说不。

“我真是怕了我儿子,他经常问我讨钱,去买他想要的东西。有时候我根本不想带他去商场,因为他总是不停地在索要东西,一旦得不到满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相信很多家里有七、八岁儿童的父母都有这样的抱怨,孩子不停的索取让他们很是为难,“给也没关系,就是怕养成习惯。”人的欲望总是远超过需要;欲望是想要而未必需要的,若是不加以分辨,只是一味地追求欲望的满足,就算有再多的金钱也不会够用!

父母不妨倒退几年思考一下,你是不是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经常会带些礼物回家呢?为了表达对孩子的爱,妈妈外出归来的时候,都会有习惯帮孩子带点小礼物,有时候是一个气球,有时候是一小包饼干,总之孩子拿到礼物会很高兴。然而没有想到的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惯性思维,认为父母送给他礼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索要礼物也当然应该得到满足了。

有些时候,父母为了平息儿女的哭闹或是不耐烦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满足了孩子的欲望,对孩子学习自我节制是相当不利的。小时候要一包糖,长大之后要衣服、手机、计算机、音响、汽车……还有更多的东西。其实你可以告诉孩子:“你‘需要’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为你准备;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斟酌情况,决定要不要买给你;但是如果你用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来争取,我们一定不会买给你。” 

还有一种孩子则是诓骗投机的典型,比如问妈妈要钱去买爸爸说不能买的电动玩具,或者父母要他干什么事情的时候,以金钱作为要挟条件。这虽然让父母很失望,有时候甚至无法想象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伎俩,但父母应该意识到,这是孩子逐步在利用自己不断增长的谈判技巧增加自己的“收入”。对于这种现象,父母应该以此为警告信息,一方面审视自己的行为,如夫妻间在财务方面无法开诚布公可能会培养孩子这方面的倾向,另外一方面则是坚决抵制,而且抵制时夫妻的态度行为要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