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将课程设置更多的自主权留给了学校,而学校教师的质量、校本培训的品质成为课程落实的关键。提升校本培训师的能力无疑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面对等课程改革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探索长短课、大小课相结合的课程实验”等新问题时,教师培训者如何站在课程、学校的高度对校本培训进行设计、实施、管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越来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世界咖啡”到“校本咖啡”
早在“十二五”初期,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继续教育办公室主任景为国参加了一场企业的培训,“世界咖啡”培训模式让他眼前一亮。作为国际上惯用的会谈方式,“世界咖啡”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人用喝咖啡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相互之间的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
为何不将这样的模式用于校本培训?景为国随即联系上了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方面的专家余新教授,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在酝酿之中。
“让培训者保持友好、愉快、轻松的心情,在分享中获得智慧与启迪”成为“校本咖啡”培训追求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七个原则细化出来:设定情境;营造友好的空间;探索真正重要的问题;在汇谈现场主持“世界咖啡”;鼓励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到处走动,交流并连接不同观点、共同倾听其中的模式、见解和深刻的问题;收获与分享集体的智慧。
“校本咖啡”“喝”出培训智慧
“人很容易被自己过去所学或是经验所限制,一个团体或公司也是很容易被既成文化或价值观所限制,同构型越高,越不容易产生新的点子。”正是有着这样的想法,在“朝阳区教师(校本)培训师高级研修项目”中,景为国将“校本咖啡”这一汇谈方法作为了第一次集中培训的内容。
在“跨界”“空杯心态”“学以致用”理念的引领下,由朝阳区中小学、学区、职业高中、幼儿园的培训管理者、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的培训者,共计31人组成的培训班就这样开始了。
“‘校本咖啡’是学习型组织的一扇窗,大家分成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各抒己见,这是一种充满生机的集体汇谈方法,创造了一种鲜活的体验。”这是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教师,“朝阳区教师(校本)培训师高级研修项目”秘书秦春梅在活动中得出的体验。
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安文蕊有幸成为第一批学员,在香浓的咖啡氛围中,深刻地体验了这种会谈方式带来的效果:与小组成员从陌生到熟悉,从各抒己见到彼此合作。安文蕊说,“回到工作岗位,我尝试着使用世界咖啡这种模式推荐给班主任们解决班级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慢培训”让培训者得到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成长发展路径是什么?景为国给出的答案是“专业引领下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如今,“校本培训师”培训仍坚持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引领的集中培训,其间,学员自主地消化与感悟、沉淀,发现新的问题,用汇谈的方式进行交流。“‘断点续传’的集中培训,加上持续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慢培训’节奏旨在让参训者有一个能够吸收、消化、积淀的过程。”景为国说,“慢培训”让我们的研修项目培训节奏慢下来,给参训者反思、实践、学习的时间。”
█世界咖啡
世界咖啡(World Cafe)会议模式的主要精神就是“跨界”(Crossover),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职务、不同部门的一群人,针对数个主题,发表各自的见解,互相意见碰撞,激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