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苏东坡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
一本《苏东坡传》让我走近了苏东坡,了解了苏东坡,也喜欢上了这位苏东坡。
一千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历代都有那么多人热爱这位大诗人,我想大概是因为其迷人的作品吧。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中曾写道:“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新派的画师,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初读苏东坡的诗词,给我的感受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含蓄豪情”。
例如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此词中的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长寿健康,虽远隔千里,却可以共赏同一轮皎洁的明月,含蓄地表达了苏东坡对亲人朋友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当然在苏东坡的诗词中,不仅有他对理想生活的美好追求还有他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以及秉持正直的性格特点。例如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了苏东坡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豪情。
初品苏东坡的书法,通篇“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苏东坡在书法上的最大成就非《黄州寒食诗贴》莫属,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这首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寒食诗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这是的我放下了手中的笔,深呼一口气,想了想自己是否真正的了解东坡先生?仅仅靠他那几部作品就能说明自己了解他吗?其实并不。但是,我却崇拜他,崇拜他细腻灵敏的艺术感悟,崇拜他流畅优美的文笔,崇拜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就是苏东坡。
我最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