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课本 跨越学科学习“动起来”(2)

2015-12-21 11:58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从校内走向校外,从单一迈向综合,综合实践活动带动学习方式变革超越课本 跨越学科 学习“动起来”

社会责任感不可或缺

第二个维度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提得比较多,现在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很好地体现了实践性和创新性。那么社会责任呢?什么是社会责任?我认为,对别人负责,能与人合作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满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亲子合作、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尊重别人的看法,尊重不同的意见,大家能一块友好相处。这就是责任。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发生改变,做中学、做中教,玩中学、玩中教,基于生活、回归生活。这种“动起来”的学习超越了课本,跨越了学科界限,让知识活起来了。

教学

从关注学科知识转向关注核心素养

刘艳辉(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

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们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和困惑。

首先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聚焦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可持续发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不是站在学科本位。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而学科本位的课程不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迁移,不能形成较高层面的能力,更谈不上素养了。

其次是对学科教学的认识不够。一些教师的教学往往局限在单一学科范围内,很少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很少考虑自己的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方面起到什么作用。社会的发展促使各领域之间相互融合,因此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再独立于其他学科之外了,学科之间应是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中再排斥其他学科内容是不智之举。

再次是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有所欠缺。以前教师们只要参考现成的教材、教参,扎扎实实抓好课堂教学就可以了。而现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一定数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任务自然落到教师身上。这就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都具有全局观念,相互合作,一起寻找学科间的结合点,共同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难度确实不小。

课程改革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新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不再“事不关己”,它已经走进课堂。面对这样的变化,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改革实践,不断更新理念,提升自身适应能力才是明智之举。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韩莉 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