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幼师带领孩子们上体育课。茹希佳/摄
图为一名男幼师在带领孩子玩“过梯桥”。
编者按
幼儿园内,他们常常因为人数稀少被戏称为“大熊猫”;幼儿园外,他们又常被称为“男阿姨”。他们被很多人标签为“干女人活”的男人,面对社会、生活、职业的压力,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迷茫和彷徨,不少男幼师纷纷选择逃离,许多幼儿园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困境和尴尬。
学前教育阶段男幼师的稀缺,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2013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全国幼儿园专任教师1663487人,其中男幼师33199人,仅占2%。在以女性教育者为主的幼儿园教育中,其实男幼师在孩子健康成长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男幼师因此也成为许多幼儿园抢手的“大熊猫”。近日,中国妇女报记者对男幼师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深入了解男幼师纷纷逃离的原因。
曾经有媒体召集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们做过一个现场调查,在调查中,主持人问了家长们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幼儿园里需不需要男老师?”对此,家长们异口同声地“需要”;第二个问题,针对在场的爸爸们,“如果让你来当幼儿园老师,你愿意吗?”答案又是默契的一致,“不愿意!”虽然只是两句简单的问答,在女性教育者为主的幼儿园教育中,男幼师们的处境可见一斑,同时,男幼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在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但是,男幼师的职业培养、职业发展、职业归属感该如何定位,这给全社会出了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