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语言和思维
特邀观察员:段鑫星(心理专家、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今天的家长,感觉越来越难做了,今天的孩子越来越聪明,点子越来越多,甚至有些神回复、神补刀……
如何做家长?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世界。用孩子的目光一起看世界,用孩子喜欢的行为与他们交往,这做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成人的世界更注重规则与竞争,孩子的世界简单而且纯净。尤其在一个竞争前置的时代,孩子过早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压力,因此这个阶段家长最重要的不是要求、批评与指责,而是陪伴孩子一点点进入学校世界,慢慢适应读书生活,允许孩子慢一点,允许孩子不考一百分,这样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和爱,就会更加有安全感。
其次,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阶段。每个孩子都有其特点,孩子的成长既有阶段性也有连续性,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也不同。
幼儿时期,生活养成、行为培养与习惯很重要,而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很重要,升入初中,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他个人的世界,理解他的不一样的行为。在初中阶段,正是青春期萌动的时期,一方面孩子急于进入成人世界,以叛逆甚至反叛的状态刷存在感,甚至直接关上门不与父母交流。通常青春期的孩子会留下门缝给父母,表达与父母沟通的愿望还在;另一方面,他们对父母又有着深深的依赖感与依存感,通过与父母对抗的方式表达另类的爱。父母说什么,孩子表面上不听,事实上他们内心默默记着。因此孩子处于青春期时,做父母的需要用耳朵用心而不是用嘴巴交流,最好的沟通是耐心倾听。
最后,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语言。进入孩子的世界最重要的路径是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学习他们的语言、了解他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以孩子熟悉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这中间,幽默不失为一条有趣的可选之路,比如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沉默,可以说:“孩子,你不讲话,憋吗?”“求你开腔说点话,偶稀罕你说话!”等,能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圆桌第3问:
亲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用正确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交流
特邀观察员:安慧(儿童心理咨询师)成功有效的沟通需要注意这几点:正确的方式(含内容)、地点、时间。
家庭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影响是双向交互的,如爸爸妈妈是用什么方式沟通交流都对孩子交流方式有影响。
何年龄段的孩子,包括父母之间,沟通中学会用欣赏式的语言来反馈对方;还有值得一提的沟通技巧:讲事实、说感受、提焦点、善于倾听(反馈),也可以帮助家长知道倾听事实背后意图,了解孩子的沟通方式。
另外,与孩子交流尽量不要问封闭式问题,如“你今天在学校过得好不好?”之类问题,这样孩子一般就回答“好”“还行”。家长最好问孩子开放式问题,让孩子可以说出感受或描述的,切忌总把话题聚焦在学习、作业上,沟通的话题可以广泛一些。
大部分家庭将茶余饭后作为沟通交流时间,小学生可能是临睡前。在这样的时间,做家长的一定要与孩子谈些愉快轻松的话题。如果有需要家长认真与孩子交流的话题,要避开这两个时间,在交流前需要询问孩子:“我想与你聊聊某某事情,你愿意什么时间谈呢?”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都有自己的特色,父母们的亲子风格也都不一样,任何方式都需要父母们去学习、改造适合自己孩子和家庭的方式。